今天完整的听了沈垚同学的读书分享,这本书是Anando老师的《对生命说是》。之前振源老师说,当你去阅读一本书时,不要想着它会解决你的所有问题,只要能解决你1-2个问题就很好了。这本书我是没有读过的,借着沈垚同学的思维,又抓取了一些让我很有触动的点,也许能解决我当前的问题。
怎么说呢,开篇是有一些基础铺垫的,直到讲到Anando一次本计划两周的旅行,因为被印度吸引,一留就是30年,我感觉自己的整个听觉都震惊了。这让我想到昨天谢陈琴同学和我分享的另外一个传奇———佐伯千津,一个用生命去护肤的女人。为了不想身体留疤,拒绝做手术,当然也因为疾病离开了。都是有独立思想有追求的女人呀。
分享会的重点在于对体验者的剖析与讲解,对身体,情绪,父母说是,转换成我自己的思维就是理解后内化,内化后和解的过程。将停留在表面的感受与所见,深入的去体会下,听见内心的声音。
什么叫对身体说是,就是你自己的真实感受,去掉外界影响的这层皮之后剩下的判断。过于在意他人评价,过于依赖公众判断的人都没有去体谅自己的想法。什么叫对情绪说是,负面的情绪并非可耻,这就是你当下的所行所想,接受它,想想为什么会产生,如果站在他人的角度衡量下对方这样做的理由,再决定你之前的情绪是否值得。什么叫对父母说是,父母是你生命的本源。我们不要单纯的把这句话就定格在生你这一件事情上,当你无法接受他们的想法,谴责,教育方式,甚是是给你的一切时,至少至少,他们给了你生命这一件事情就足矣。他们让你感受到了存在的一切喜怒哀乐,否则原本你是可以不存在的。
也许我和沈垚经历过同样的经历,我们在父母那永远都是一个不会做对事情的小孩。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永远都是通过批评谴责的方式告诉你去寻找你自己的问题。我深切的被这样的教育赐予了不自信和讨好型人格。我对自己生气,对他们的不肯定生气,但是又不敢表达,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不懂得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也不懂得如何自然的夸赞他人。当我把这一切焦虑不安全感的痛苦都归因于父母的教育时,我却忘记我是个多么体谅他人感受,很和谐的就进入同理心的评估,他们对我的批评我能顺理成章的去跳过情绪看问题本身,甚至在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不满足当下永远都在往前看,这样一个人。
很多时候,不是世界过于杂乱,而是我们自己没有安静下来。所以,体验者追求的是向内探索,享受当下,包容合一。没有什么是不能被自己叫停的,生命的主宰者,这个大权一直都在迷茫的我们自己手里,而我们迷糊到了忘了这件事情。
下面这张图来自沈垚同学的旅拍,我记不得原话了,也许我下面的讲述和她的原话一个字都不对应,但是我印象中留下的是她分明在掷地有声的告诉所有人,看到这样一座光影下的山脉,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切都不重要了,她原来一直好幸福...
来自沈垚同学的旅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