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
根据百度指数,2014、2015、2016年的儿童节搜索热度是逐年上升的,那么2017年的儿童节,截止到我写这篇稿子的下午16:22,搜索指数已经很高了,等到下班高峰期过后,肯定又是一轮暴涨。

阿里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关于童装,可以看到商家们也是早早进了货,等待家长和孩子们、以及成年人们的光临。

以上仅仅是粗浅的数据,虽然谁都知道儿童节的销售热度远远比不上双十一和春节,但是儿童节的潜力是巨大的。除了有家长无比溺爱的需求和教育无底洞需求,更有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自称儿童的人的心理需求。说儿童节潜力巨大,是因为这三个需求不分天南地北,不分一二三线城市,不分男女老幼,需求都极具可塑性。或许未来某一天,儿童节成为全民狂欢购物节也说不定。下面说说儿童节相关的负能量:
二、儿童有关的负能量
1,宝宝热潮。
网络流行自称宝宝,还没到一年,已经要吐了。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我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贾宝玉和他戴着的那块美玉,其次想到的是拨浪鼓。而现在,大批女性以及男性都把自己的生理年龄降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她们一面高喊女权主义的口号要求自己坚强,一面自称“宝宝”,在中国也是一道风景。适度地示弱甚至撒娇,都是没问题的,但把撒娇的符号化语言变成“宝宝”这种公众热词,背后的儿童化现象值得深思。
2,巨婴国。
前不久,武志红先生的《巨婴国》成为热门书籍,鉴于作者的专业心理学身份,这本书的严谨程度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但是骂一个人是“巨婴”,已经流行了起来。“你是巨婴,你们全家都是巨婴”,骂起来也很爽。总之,只要一个人表现的稍微有点不成熟、幼稚、啃老、懒惰,就可以把他贴上“巨婴”的标签。比如上面自称“宝宝”的人。贴标签是一种很武断很草率的行为,如果说一个人不是巨婴,那他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无比成熟、无比积极乐观、丝毫不懈怠、一分钱都不问家里要、一点也不麻烦别人——这是不可能的。巨婴这个标签,某种程度是一种标签的终结。如果你要想在骂战中取胜,不管对方说什么,你就骂他巨婴就是了。
事实上,婴儿能犯的所有错误,所有成年人都会犯。一个家庭如果能被叫做巨婴家族,那么所有家庭都可以叫做巨婴家庭。一个国家如果能被叫做巨婴国家,那么地球也可以叫巨婴星球。
巨婴的标签,太过简单粗暴,窃为诸君不取也。
3,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在美剧和美国电影里并不罕见。就是好莱坞烂大街的剧情,主角也多是屌丝逆袭拯救世界,在屌丝蛰伏期,他们也经常被恶霸欺负,比如变身前的美国队长。而在美剧里,即使是轻松愉快的《生活大爆炸》,主角们也经常说起自己被语言和行为暴力攻击过,主角Lenard甚至也大方承认自己喝过掺尿的果汁。中国的校园,除了建设良好的重点学校,大部分学校生源质量很差,一方是经常旷课打架的身体优势学生,一方是经常打游戏、营养不良、只知道学习的身体弱势学生。两方在缺少老师正确指导的情况下,没有欺凌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缺乏教育,几乎等同于缺乏文明的动物世界,在这种环境下,弱肉强食天经地义。加上中国倡导一味文明礼让的思想,把校园暴力等同于小孩子闹着玩,让弱者永远无法得到保护。
《熔炉》里最后没收到法律保护的小男孩用刀和性侵犯自己的老师同归于尽,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行为并不该效法,但是这种激烈的勇气如果中国校园的弱势群体也拥有,强者必然会受到极大忌惮。体育锻炼、勇气培养,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缺失了许多。得不到教育,弱势群体就会极度渴望古惑仔的刺激,从而走向强壮和勇气的反面。
4,小孩并非纯洁,反而可能戾气深重。
其实,许多小孩的贪婪、嫉妒、陷害、说谎心理都比大人都严重。在度过不会表达的婴儿期之后,他们依旧力量过于弱小,看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或许会诱发比大人强烈的多的负面心理。这也正是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人类的婴儿或许有可能是一张白纸,但儿童并非白纸,在经过几年时间与外界的接触,他们积攒了太多的成人世界的习气,并且扭曲地放大,不加以教育疏导,就会酿成大祸。如果现在中国放开枪支,从孩子手里射出去的子弹,绝对要比成人要多。放开刀具和毒药管理,因孩子而死伤的人数也绝对比成人要多。很简单,孩子们不知道轻重,这个轻重,就是教育的结果。看过《狩猎》的都知道,儿童的扭曲心理能到达什么地步。另外,自慰行为也绝对不能忽视,儿童这种行为的低龄化可能超乎想象,具体请自行百度。对于家长,这时请不要用自由式教育来过度相信孩子的自制力。
5,孩子承担了太多美好。
世界是不完美的,许多国家都有足够多的人对自身丧失信心,所以孩子就成为了他们的吉祥物,或许孩子能继承他们的理想,或许能把孩子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假装自己的小世界依然完美,可以抵御外面的风暴。人类世界太累了,累到人们都对自身绝望,而把精力和美好全部送给灿烂笑脸的儿童。这种心理力量带来的资源,使孩子们拥有了过多的资源,进一步增加了儿童心理扭曲、校园暴力的可能性,过多的关注就会让他们偏离发展方向,如同24小时曝光在镜头下的绯闻明星。
6,弱势儿童缺乏关注。
因为人类对自己儿女的天然爱护和对美好事物的天然追求,弱势儿童总是缺乏关注。比如精神疾病儿童、留守被性侵的儿童、患病儿童、承受校园暴力的儿童。成人尚且可以寻求媒体的帮助,也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而弱势儿童缺乏这样的代理发言人,官方也缺乏统一的全国性质的组织来代理弱势儿童发言。
7,商业的入侵
在分析部分,已经说过这个问题。现在的情况是,没有媒体和官方对节日、习俗等传统符号给予免受商业入侵的有效保护。也许未来有一天,不止过年没有年味,一切节日和习俗都会被打上约会、表白、开房、美食、旅游的标签,从而彻底丧失节日和习俗的内在精神意义,让我们都沦为只能满足心理需求的直立人。
三、应该拥有的心态与建议
1,心态
其实最需要学习的是婴儿的心无杂念、专气致柔之心和儿童的淳朴、可塑,而不是学儿童的发傻、卖萌,也不能忽视儿童的种种恶习。我们不能给予儿童无限的同情,也不能对童年无限向往,更不是给孩子买一堆好吃的和玩具(更准确的说法是够用就行)。而是应该切实做些什么,从身体和心理上急切关注他们的成长,消除他们的戾气。最好是把儿童和孩子看做中性词,而不要给一个词语太多褒义或者贬义。
2,三个建议
A,鉴于儿童也许是最需要教育的人,建议儿童节和教师节合并。
B,现代人说话太多,技巧太多,建议成立婴儿节,学一学婴儿的“专气致柔”,各大视频网站上传婴儿的录像,让大家静静地观察、思考。
C,建议成立网络教育节,因为网络普及的缘故,不一定非要有老师才能上课。中国目前只有网易云课堂做的比较大,而且同样缺乏弱势群体和孩子的身体、心理免费课程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