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战争时代
回顾1962年中印在世界屋脊上的较量

回顾1962年中印在世界屋脊上的较量

作者: 深夜言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19:48 被阅读16次

    1962年,刚与北方“毛熊”(前苏联)交恶的“我兔”(中国)在国内外形势都不佳的情况下与当时号称“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的印度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藏南地区展开了较量。原本信心满满,装备着“万国”枪械、拥有着“王牌”旅部并不断在边境挑衅、杀害边民的印度却大败,三个“王牌”旅被歼灭,击毙与俘虏印军近万人。这在我兔近现代以来都是一场大胜仗。 那么1962年两国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作为“腹黑兔”的中国在建国不久是如何处理这一事件的?我们先放下对三哥的偏见,回到1962年……

    先从三哥说起

    故事要从三哥开始说起。17世纪,当时的“日不落帝国”现在的腐国(英国)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从经济、资源上一步一步控制印度,使得印度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直到1947年在甘地、尼赫鲁等印度领袖级的人物的推动下,印度脱离英国而独立。同时英国还给印度留下个烂摊子,实行“印巴分治”,也就是印度、”巴铁“(巴基斯坦)独立建国。

    印度人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从来信仰都是为统治服务的,只有在中国,多种信仰能和平相处,”儒释道“代表的不仅仅是三种不同的信仰,也是中华文明特有的一种哲学。有人说过,”儒释道“正是芸芸众生的生活图景——年少意气风发,忠孝仁义,治国齐身为”儒“,看破红尘是为”释“,精神超然是为”道“。

    而印度有着”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三种主要的宗教,信徒虔诚而彼此的教义又相互冲突。导致印度宗教问题、民族问题频发。因为宗教问题、民族问题,自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和印度之间摩擦不断。两者在边界上零星交战简直是家常便饭。

    中印边界

    西藏有两位喇嘛,达赖、班禅。

    在清朝,由清政府主持达赖、班禅“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两位喇嘛是西藏地区的宗教领袖。后来清政府积弱无能,逐渐丧失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和控制,西藏屡屡被外国侵占。

    在英属印度时期,印度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将藏南等地区划入印度境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印度趁机占领藏南周围一些地区。

    1959年西藏武装叛乱平息,印度总理尼赫鲁接见达赖喇嘛,并继续蚕食我国领土。中印的关系日益紧张。

    从1959年开始,慢慢的这种入侵演变成了双方的冲突。在1959年到1962年,中印在边境对峙、互有军事动作和伤亡。而在外交上,双方也在不断就边界问题商议、谈判。

    作为一只丛林中的小白兔,在国际中临着许多危险,自然中国以克制、忍让的态度应对印度的挑衅。不过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却是愈发的自信,他相信继续向西藏推进、建立据点是安全的,他相信小白兔不会动手,结果呢?

    听不懂“外交黑话”?

    当然,和膨胀到极点的印度谈不拢后我兔自然要采取腹黑手段,准备开战了。除了军队物资、人员的准备外,国内国际之间也要打好舆论仗。

    接下来,一波“外交黑话”袭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可惜印度没有听懂……

    “是可忍,孰不可忍”

    “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出现在与印度开战前夕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

    意志与经验武装的队伍

    面对印度政府不断求战的心态,中央军委预料到下一步印军的入侵规模还会扩大,于是指示总参谋部向西藏军区下达了加强战备,准备反击的命令。

    印度为了这场战争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号称是印度的“王牌部队”。

    然而我兔参与战争的军队却并不是一线部队,而是西藏军区的地方部队。西藏军区以原第52师的2个团和第53师的1个团,组织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所(代号藏字419部队),辖步兵3个团和若干保障分队。但是这些部队的军官也大多数是经历过抗日战争甚至是朝鲜战争的老兵,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整个战场分为东西两线,东线由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指挥(其中瓦弄方向由54军军长丁盛指挥),指挥机构为西藏军区前指。西线由南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指挥,指挥机构为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指。

    但是我兔当时毕竟还是生活在平原上的小白兔,在后勤补给上和印度差距遥远。战斗发生的地点在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陡峭、气温低,最关键的是没有公路和铁路。而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当时的飞机难以适应这样的环境,空运的难度可想而知。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良好的后勤补给战斗很难进行下去。只能是依靠西藏当地人民手提肩扛、几万头牦牛驮运将军需物资运到前线。

    而在武器装备上各有优势。解放军主要配备的56式枪族是列装的第六年,拥有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一线部队已经完成了轻武器的换装形成了战斗力,然而在一起地方部队上还并没有列装,甚至一人一枪也达不到。

    而印度的武器历来是“万国造”,枪械种类繁多。而且参与战斗的印军有一部分并非国防军而是雇佣兵。

    一触即溃,点到为止

    战争之初,中央军委的诸将帅对这场边界战争相当审慎,发出了“慎重初战”的指示。中国和印度打仗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印军实力怎样谁也没底。既不能估计过高,但也不能估计过低,最好死猫当老虎打。军委的意见是,初战只打沙则一个点,围歼敌人一个营,这是个很保险的作战方案。

    当时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并不这样想,他认为吃掉一个营,不痛不痒,要打就要把印军的王牌第七旅连锅端!在得到中央军委同意后张国华掷下军令:要打的好,打的狠,打的快,速战速决,务求全歼,不要怕伤亡,准备伤亡2000,打起来不受麦克马洪线的限制!

    1962年10月19日深夜,在侦察得知印军阵地的具体情况后,解放军趁夜晚埋伏,调集主要的炮兵力量准备同一时间对印军炮击。

    1962年10月20日7时,两颗信号弹升空,解放军的炮火突然向克节朗的印军阵地猛烈倾泻。9时30分,第一个据点被攻克,而被俘虏的印度兵还穿着睡衣。至当日晚8时许,克节朗战役结束。同一天,解放军另一支队伍向东西长达21公里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发起了总攻,分多路向纵深快速穿插。

    1962年10月22日,印军王牌第七旅全军覆没,旅长达维尔准将被擒,另一准将旅长辛格被毙。在为期一个月的战斗中,中方于边境东、西两段发动的二次战役和一些局部的战斗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共歼灭印军三个旅,击毙、俘虏敌人 7000多人,中方伤亡1460人,无一兵一卒被俘。

    1962年11月初,解放军在西线战场打通直达南亚的一个细长的山谷,势必出山谷直奔印度新德里。印度在东北各邦一片风声鹤唳,无兵可战之下,连交通警察也配发了武器,以死守危城。新德里等城市也在着手转移部会、销毁文件。

    1962年11月21日,中方突然宣布全线停火,并开始撤退到1957年中方实际控制线的20公里以后,并将缴获的武器和俘虏送还印度。

    尼赫鲁——一场败仗,郁郁而终

    一场30多天的战争让印度恐惧不已,原本夸下海口的印度军队竟在解放军面前迅速溃败,而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也因为这场战争威信扫地。两年后的1964年,这位带领印度脱离殖民、提出“不结盟运动”、态度强硬且好战的印度领导人去见了甘地。

    最后引用毛泽东在中印战争后的一句话:

    想了10天10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生猛老会计:呵呵,史料来源肯定是某宣传资料,可信度不高

      本文标题:回顾1962年中印在世界屋脊上的较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hp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