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提要:在《我拆|如何找到一个兼具本质性及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一文中我们了解到“所谓好的议题是什么?”和“建立假说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必须思考该如何获得用于发掘上述内容的“材料”。
当遇上知识不足或者答案并非显而易见的主题时,就只好搜集数据作为建立假说的线索。搜集数据,要注意的原则是接触第一手信息,而第一手信息量往往相当大,给予的搜集资料的时间往往没那么多。这就陷入了冲突,本文重点将破解这一冲突。
一、构建冲突
说明:
疑云图又叫拨云见日图,它是一个基于严谨的必要性逻辑构建的,用来识别和陈列冲突中的各种元素和解决冲突问题的方法。
其中A是共同的目标,BC是达成目标所需要的必要条件,箭头代表必要条件的因果关系。
我们对疑云图解读如下:
为了从现在到未来,能够有效的处理议题 ,我们必须保障议题所需要的材料,同时确保信息增长带来足够的智慧增长 ;
为了保障议题所需要的材料 ,我们需要大量搜集第1手资料;
为了确保信息增长带来足够的智慧增长 ,我们需要不大量搜集第1手资料
最终,大量搜集第1手资料与不大量搜集第1手资料,形成了冲突。
二、找到箭头背后的假设
当我们确定了冲突之后,我们要如何破解这个冲突?在清晰思考方法论里的思路是
让核心冲突背后的假设失效,则冲突自然解决。
一般,我们通过如下问题的提问找到假设,例如:
B-D的假设:为了保障议题所需要的材料 ,我们需要大量搜集第1手资料 ,是因为什么?
C-D'的假设:为了确保信息增长带来足够的智慧增长 ,我们需要不大量搜集第1手资料 ,是因为什么?
D-D'的假设:D与D'在什么情况下会造成冲突的成立?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找到的一些假设:
我们认为为了保障议题所需要的材料 ,我们需要大量搜集第1手资料 ,是因为
很多时候,只要没有眼见为凭、亲身感受,就无法理解第一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手资料存在着信息死角,事物间的关联关系往往无法体现;
现场接触第一手资料的时候,就会听到现场人员由经验衍生出来的智慧。
为了确保信息增长带来足够的智慧增长 ,我们需要不大量搜集第1手资料 ,是因为
用于搜集信息的努力、时间和所获得结果的信息量,在某种程度上是正比关系,但超过某个程度,迅速吸收新信息的速度就会慢下来;
信息量超过限度,快速产生出来的智慧会减少,而最重要的“自己独具的观点”逐渐接近于零。
D与D'在什么情况下会造成冲突的成立?:
我们搜集资料、处理议题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
信息量超过某个程度之后,会带来负面效应。
如果我们用一张图来表示上图就是:
三、挑战假设,找到解决方案
挑战假设,采用简单的方式那就是“假设三问”:
Q1: 真的吗?-- 这个假设是事实存在,有根据吗?确实存在吗?
Q2: 总是真的吗?--这个假设总是(事实)存在,有因情境不同而变化吗?总是有根据吗?确凿吗?如果不总是,是什么情形呢?
Q3: 激发构想破解假设,使假设变成没有效力。什么新的状态或条件下,假设就不存在。
在这里,首先我们认可“获取第1手资料”的价值,因此破解冲突从打破假设C-D'和D-D'入手:
例如,对于假设“超过某个程度,迅速吸收新信息的速度就会慢下来”:
我们进行3问:
Q1: 真的吗?
答:是真的。
Q2: 总是真的吗?
答:不总是。在某个限度之前,搜集信息的努力、时间与输出呈正比关系。
Q3: 激发构想破解假设
答:搜集信息的深度在“不搜集过头”的范围内。
我们用一张图来看对C-D'和D-D' 假设的挑战:
四、解决方案
综上,我们可以构建的解决方案的总体方针是:有效率的收集“第一手资料”。具体有两点:
利用假设及框架掌握基本信息,并有效过滤信息收集范围;
刻意将搜集信息的深度保留合在理的层次,也就是“不要做过头”,例如在概要阶段:要注意涌现观点或智慧的信号:刚获取信息的阶段,会有各种关系的内容或疑点,找到答案或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加深理解,并涌现新的观点或智慧。这些观点或智慧未消失的时候,也就是在不要变成“知识过头”的范围阶段。
如图:
五、总结
本案例由思维研习社的“思维浩”所写,我们认为清晰思考技术不仅可以对工作、生活的矛盾冲突进行分析解决,对于拆书,也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从议题的表现深入到议题的本质。
在后续的我拆中,思维浩将继续为你拆读《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的内容,精彩未完待续……
END.
我是思维浩,一个清晰思考的传习者。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