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小宝想要吃汤圆,可是家里没有,她就有些不高兴。
想到心理学的知识,首先就是共情孩子的情绪。
“哦,妈妈很理解你,想吃汤圆但是吃不到的失望的心情。我想你心里一定特别痒痒,真的想立刻马上吃到汤圆,对吗?”
小宝虽然嘴里还是念叨着:“我要吃汤圆,我要吃汤圆。” 但是情绪上已经明显得到了缓解——因为【她被看到了】!
我们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共情她,理解她。现如今,物质丰盛,孩子更多地寻求心理上的精神上的懂得她的人。
感同身受地说,大人在这个【求而不得】的情况,也会产生情绪,比如失望、沮丧、难过,对吧?所以呢,孩子也是跟我们一样的,也会有这些情绪。那么,如何处理这些情绪呢?首先就是要看到这些情绪来了,我们接纳她。孩子在小的时候,完全地吸收父母如何处理情绪的方式。
情绪如波,来了也会走!看见情绪,接纳情绪,就像看着河流一起一伏一样。以身作则,示范给孩子“我们接纳情绪的到来,和情绪共处,慢慢地让身体感受这些情绪”,不一会儿,情绪就“流”走了。仅此而已!是不是很简单?
难的是看见情绪,接纳情绪不是我们惯有的模式,所以当头脑的“自动化反应模式”运行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回到“压制情绪”的模式里。这个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觉察自己,带着觉知去不断地练习,刻意练习,会越来越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