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台、什么液、什么春……
当这些股票如日中天的时候,是多少金钱多少肮脏的交易,多少扭曲的嘴脸、多少残破的脾胃、多少白骨累累……白酒让我国男性的人均寿命大幅度被拉低,害死害残了多少人,可谓罄竹难书。
有人说那是我们的酒文化,大谬也!
古代文明中国,不但只喝低度黄酒,而且文明人普遍喝热酒:“温酒”、“煮酒”…
高度(蒸馏)白酒是野蛮人的饮品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元代的时候,蒸馏酒被称作“阿剌吉酒”,是外语Arrack或Araq的音译,证明这种方法是从西亚、中亚传进来的
“大热,有大毒”(《饮膳正要》)
“哈剌吉尤毒人”(《析津志》)
“饮之则令人透液而死”(《草木子》)……
白酒的制作技术是蒙古人西征中亚(西亚)带回的,其烈度正合彪悍莽夫之味。却因传统的中医养生理念根深蒂固,元之后的人日常依然喝黄酒,即便到了清朝,达官贵人们还是喝黄酒。白酒被称臭酒,是穷人(苦力)喝的酒.。
白酒的大范围大规模兴起,是建国后。
某号称国酒,什么巴拿马金奖宣传的引导,白酒纳入国家级评选,各国营白酒企业争相上马,一时白酒成为国产高端酒的象征,制酒饮酒蔚然成风。可笑的是,80年代开始改开、改制之后,各酒企为了塑造“正统”,纷纷伪造历史渊源,你敢说唐,我就敢考证出汉,没文化的同胞们纷纷以为祖先自古以来喝白酒,喝白酒逐渐成为酒精成瘾者的“文化”。
另一个真相是,如今市场上消费量最大的白酒甚至早已不是元明清的“传统”白酒,而是近几十年才批准生产的化学勾兑酒,即酒精十蒸馏水十各种化学添加剂,如果有号称是酿造白酒,也基本是这样的勾兑套路,以解决“口感”。白酒行业的“评酒师”是各大酒企的重宝,据说他们都有神奇的舌头,以配合他们的品鉴本领和施展其化学品勾兑技术,最终让那些酒精成瘾者在“品酒”的时候感觉是那么回事。
至于以白酒制药、白酒入药,根本就不是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最多算是近代乡野的方便之举,有没有效可参考各种安慰剂,肯定与正统医理扯不上任何关系。
传统中医坚持认为白酒是大寒之物,毒,与海洛因、冰毒一样,找不出可以饮用(服食)的正当理由。
至少,白酒“文化”可以休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