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同情心的孩子--读《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

有同情心的孩子--读《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

作者: 心妍2020 | 来源:发表于2022-08-01 09:21 被阅读0次

有同情心的孩子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会提醒孩子们,如果对别人遭受的不公置之不理,难保同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现代化技术尤其是互联网,让人际沟通更加便捷,但是高科技社保并不能替代真实世界的联络。人们需要互相联络和理解,而互联网是无法保证其有效性的。联络和理解的有效性是由同理心和同情心来决定的。
英语中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这两个词起源于拉丁文和希腊文,翻译为一同受苦。
同理心的意思是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事物,认同他人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及行动背后的原因。
具备同情心的则能使你能够帮助别人感觉好些,因为你明白他正在遭受不幸。
这些建立成功关系所必须的品质是孩子们在家里学到的。比同情心试图分享他人的感受更进一步,同理心让孩子试着理解他人。
不论孩子接受多好的教育或者多么精通电脑,他们成年后的成功与否都不取决于这些技能。
幸福感来自于充满爱的关心,在我们所在的社会培养一名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是困难的,因为这个社会十分看重利己主义,鼓励人们无限索取,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这种“以我为先”的想法对哪怕最简单的人际关系都会产生影响。

在儿科诊所里,一位母亲告诉我们,她7岁的女儿在接电话之前先看看来电显示屏,“是莫利告诉我可以这样来防止接到不想接的朋友的来电”。
妈妈对女儿对待他人态度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在一个缺少联系的世界中培养亲密关系是一个挑战,尤其父母每天的时间都被小孩、工作和琐事和责任填满。尽管我们努力想要成为富有同情心的成年人,但是我们常常无法做到如自我期待中那般富有同理心,就连对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

然而养育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小孩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冷漠的世界更需要关心他人的人,同时也是为了孩子们着想。
曾有人说,向生活索取能使我们活着,但是给与则让我们拥有完整的人生。

父母们可能想知道怎样才能使“同理心和同情心”这两种品质灌输给孩子们。尽管孩子们有时表现出深切的爱心,但也有可能做出令人惊讶的自私举动。
这种现象源自于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是孩子们在发展自我意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但是父母们能做些什么,才能把孩子们塑造成富有同情心的人呢,让他们相信给与有时比索取更重要呢。

我们为人父母的经验,以及有关儿童成长的调查研究都发现,父母是传授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他们在孩子的早期生活中就打下了基础。

看看这个母亲讲述的故事:
在聚会中我的小女儿摔倒了,额头撞到了人行道上的石头。
她的前额开始流血,特别害怕,哭了起来。我把她抱到野餐桌前,搂着她,照料着她,这是我当时唯一能想到的安慰方式。

别的孩子们都停下了手头的事情,聚在她身边。
我被孩子们对这种情况的不同反应迷住了。有些孩子凑上来抚摸她的头,握着她的手,注视着她,脸上流露出担心和同情的神色。
有好几个孩子走开去寻找药膏和绷带。
但是还有几个孩子站在她身旁,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几乎是互相推挤着靠近看她前额上的血迹,做出诸如“咦和恶心”之类的评论。

什么原因让这个聚会上的孩子们对同一种情况反应差异如此巨大?
先前的何种经历对他们的回应造成了影响?
而那些做出关心表示的孩子们是否从他们父母那里学到了类似的行为?

很可能是这样。

那么只是站在一旁呆看着的孩子们呢?
是什么让他们不能表现出更多的同理心?
他们的教育缺失了什么,或者是他们缺少了什么样的情感资源?

培养关心他人的能力:婴儿期
在婴儿期栽种同理心的种子,在童年期悉心培养它,然后看这个美丽的特质在青春期和成年期绽放。
比其他定义成功儿童的特征更加显著,同理心能力的建立在婴儿期就应该打下基础。

婴儿们能从别人照顾自己的方式中学习如何照顾别人。
父母们通过他们同情理解宝宝的方式传授同理心的技能。
把宝宝当成独特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感受的父母同时也把同情他人的方式展现给宝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同情心的孩子--读《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ol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