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灶儿巷。关于它的名称,有争议,此不论。此巷西与生佛坛前相应,与和平垂直,巷口有一家饮食店,做的油条发糕不错。灶儿巷因有许多讲究的门脸,齐整的门榜门楣,石头的门框门墩,大体还在,故得以保护。巷子南侧是仓库,往东则是几幢宅第,也是好几进的,天井皆习惯种棕竹,此或为一种时尚,漫延至今。过筠阳宾馆,再几家,是一机关所在,有一棵槐树,至于发现此处为“水龙总局旧址”则是这些年的事。其旁有老古城巷,一条狭长的小巷,巷中无门户,故觉阴森。再东,即与六合铺接。巷子北侧也是高门宅第,有楼的,也有平房的。大门的朝向很诡异,弄得一条巷子扭来扭去。暑假孩子们喜欢在那些老房子里捉迷藏,打游击,不时有些小发现,可参看《小巷夏日》。筠阳宾馆对面,有一片水泥篮球球场,也许不是,因为没有打球的印象。球场往东,则是木板店面的平房,木板很旧了,但也经常会刷洗出纹理。宋城人民有洗刷门板的风气,干净清简。
小巷,夏天
午睡起来,比我大孩子就在演电影了。演电影是一种娱乐,各自串演最近电影中人物,说他的台词,比划动作,掏家伙时,亮出的是二十响快慢机之类,枪是木头的,用墨涂黑,自制军火是少年成就感的来源之一。那电影,应该是《抓壮丁》,《英雄小八路》吧,时间是公元1963年的夏天,若与史实有出入,当以我记忆为准。
地点是灶儿巷,目前本城比较有代表性的古巷。今年夏天,游泳归来,经常穿巷而过,总觉得有点什么不对。
演电影的,在路边门前,或站或蹲,比手划足。电影多演两遍就乏味,只好自编自导,有时动静大了,场面波及周边几条小巷,比如:老古城巷,六合铺,东门井,油滴巷,云峰巷,我们也跟着混革命,共军国军打得一塌糊涂。也有真打的,战事结束,几条巷子就成了敌占区。记得对门有一人,颇有大将风度,喜欢指挥作战,身先士卒。暑假过后不久,听说他参军了,本来是报空军的,体检不合格,头上有疤,到高空会自动裂开,只好当步兵去。
阳光是直的,道路是曲的,阴阴的地方就多。小巷人家,门脸很讲究,门榜门楣齐整,石头的门框和门礅,现在看到有“筠阳宾馆”的,几进的深宅,大致可以估计原来的排场。大门朝向很怪异,一条小巷,扭来扭去,是风水的讲究吧?有特色的街巷,是自己长成的,与规划没有太大关系。回到它的名字,正规的叫灶儿巷,又有叫皂儿巷的,前几年专家们的考证,原住民是衙门的皂吏,故名,公务员小区古已有之罢。
小巷是卵石铺成,中间是三条青石块,现在大致恢复了。夏天,道路总是湿湿的,挑水的人多。灶儿巷本身没有水井,水要到东门井,和平路几个地方挑,有专门放自来水的,八厘钱一担,而井水不花钱,冬暖夏凉,挑的人多。我与弟弟也就在那年夏天开始抬水,晃晃荡荡,把水溅了一路,那卵石被水润了,五彩缤纷,会显出小巷夏日特有的清凉。
灶儿巷离贡江近,偷着下河游泳成了乐事。游泳要偷着去,是大人不放心,水能浮人也能溺人,就同现在的网吧一样。但理由却说是有“水猴子”,捉人吃,而且,小孩在处面走,会被拐子骗去广东,“钓海参”。钓海参,是说把小孩喂肥,放进笼中,作为饵,沉入海里,整个流程很恐怖。几年后,也把“水猴子”弄明白了,就是“水獭”嘛。中国人都是吓大的。以吓人来管理,是穷,如在家里建个游泳池,买台电脑上网,比吓人成本要高些。等喊狼来了的大人忙生计去了,那河水,又波浪宽了。那河水很清,上游的工厂没几座,排污还老实;下游的电站还没出图纸,河水按老规矩流着。河中间经常有沙滩,可以挖蛤蚌,也可以围河虾、螃蟹、小鱼,有人就是这样一篮一篮提到菜场里,可以养活一家人。我们有时也挖,挖了一大堆,想想,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只好忍痛送人。在水里游过,皮肤上会长一层水锈,用手一划,一道白印。叛徒就长在身上,消灭的办法是出汗,出几身汗,水锈也就不见了。但那要时间,所以下河,总是中午偷偷去,黄昏时回。
老房子层高,通风好,青砖又阴凉,让人心静。现在想来,那年头也有那年头的烦心,只是由我们的父辈担当了。孩子们没有烦心事,睡不着,就在昏黄的路灯下,疯了玩。有时也会操心,不知抓蟋蟀的小子说话算不算数,明早送自己一个铁将军还是油葫芦呢?不会是灶蛐子吧?那笼子还空着呢。
现在古城要办大事,小巷一整治,还真象西周铜鼎去了锈,光鲜可爱。鲁迅说,这才是本来的样子。前几天,女儿说到灶儿巷拍点DV,我说,那些青砖,瓦檐,门楣,斜阳下卵石路面上的光与影,都不错。女儿说,空镜头不好拍,要有人的活动。是啊,人的活动才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瓦檐下的生态,文字就非常诡异。
暑假很快就溜了。新学期,语文第一课是“夏天过去了,可我还十分想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