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还是比普遍的,父亲对于管教孩子常常持着“树大自直”的态度,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会变好了。那个年代也确实有些人是这样的,小时候淘气惹祸,长大当兵或者进工厂也会变的符合大众审美成为“好人”。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真的不再“一招鲜、吃遍天”喽。
妈妈的中学同学,儿子初三时就被劝分流,父母求爷爷告奶奶为他寻了个中专学技术,指望着考出大专有个一技之长好糊口,结果逃课、加入社会团伙作案,到底没毕业。由于学历低加上没有一技之长,在家晃荡了数年与父亲摔过砸碗的超了一架负气出走,自己过了一阵颇接地气的自己养活自己的日子,母亲千方百计打听到儿子的住所,一看心疼得直掉泪,马上接回家,于是恢复了在家晃荡原状。
这孩子实在没法沟通,和父母一说话就吵。阿姨叹了口气说,都赖我,从小和他爸爸忙着赚钱,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由着他长,寻思着树大自直,结果现在管,晚了。我无言以对。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管孩子这事,也是越早越好。
后来这孩子一言不合想自杀,点火的时候把房子烧了,惊动了刑警,又是父母到处托关系招人,说是孩子抽烟的时候睡着了不小心点燃了窗帘引起的。从此更不敢管了,唯恐孩子逼急了再出事。阿姨哭诉“本以前之前不懂事是年纪小,叛逆期,谁知道大了还是这样,我们总不能养他一辈子,现在三套房子都在他名下倒是不愁生活,以后要娶妻生子钱不够花怎么办?”
其实,所谓的叛逆,是孩子成长时父母的缺席,爱、耐心、纠正的缺失,慈和严不恰当的表达方式。
为了过得更好天天忙着挣钱,下了班也摆摊,后来自己开店,以为对于孩子不缺吃不缺穿就是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了,从来没有问过孩子喜欢什么,心里怎么想的,谈心什么的更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当发现问题时,再想管都难,一言不合就推给青春期。
阿姨说,同事的孩子人家也没管,学习从来不用操心,考上大学上班也过得一帆风顺。可那毕竟是少数。大多孩子既天才也不是学霸,更是别人家的孩子,很难从小就做到自律。所以,没有陪伴孩子成长,孩子放纵自己,迷恋游戏、热衷打扮、好奇各种新鲜事物,对学习不感兴趣。要知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而学坏,是最容易的事。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父母在该教育和照顾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管理。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
这里说的管不是过去的思想“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是真心实意的陪伴孩子成长。比如这位阿姨当初哪怕带着孩子去摆摊,相互说说话儿,而不是每天下班买饭回家便把儿子反锁在家里写作业,期末考试成绩不好就打一顿,哭骂“这么辛苦赚钱给你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吗。”当初闯祸极大可能是孩子想寻求家长关注吧,毕竟只有闯祸到“叫家长”的地步,才能多见父母几次,而不是放学后为了把自己反锁在家的匆匆一面。若家长能慢下来听一听孩子求陪伴求关注的内心渴望,或者让孩子加入努力赚钱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未来规划行动,而不是每次孩子想做家务都呵斥“男孩子做家务干什么,你好好学习我就烧高香了。”儿子也不至于百般叛逆,到今天搞得一家三口跟仇人似的。
所以,树大自直纯属做梦,管孩子一定要趁早,耐心陪伴一颗种子发芽成长,孩子定会慢慢盛开给你大大的惊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