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又到新贴春联时

又到新贴春联时

作者: 五百文 | 来源:发表于2020-01-25 01:11 被阅读0次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在老家过年,都是吃过年三十的午饭才贴春联。这些年渐渐就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今天中午,刚放下午饭的碗,我就冲儿子喊:“去把春联拿出来贴上,以前都是我贴,现在你长大了,该是你的事了。”

            儿子倒也听话,立马从储藏室把银行送的春联拿出来。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干这活,似乎无从下手,不知道哪是上联,哪是下联,更不知道左右如何区分。他跑来向我求教,我就从最基础的教他:“一幅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都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啥是仄声?”儿子问。其实这个问题要想准确的回答,还真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我就简单地告诉他:“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都是仄声。”儿子又问:“那上联是贴在左边,还是右边?”“古人的读书喜欢是从右往左的,所以对联也是把上联贴在右边。”已经读高二的儿子领悟得倒很快,听我说完后就埋头干起活来,先把外门上旧的春联撕掉,并清理干净,再把新的春联分好上下聊,平铺在地上。看着儿子一丝不苟地干着,忽然想起我小时候曾经自己写过几年的春联。

            我那时还在读初中,受隔壁堂哥的影响,有一段时间喜欢上了写毛笔字,而且我和他亦步亦趋,他练习颜真卿的多宝塔,我也依葫芦画瓢,买来这本字帖练起来。练习不长时间,正赶上过年,父亲说:“今年不用买春联了吧?”我懂他的意思,便说:“没问题,我来写。”买来几张红纸,裁成几副大小不等的对联模样,贴在堂屋大门上的,裁的长且宽一些,其他门上的要小了很多。写的内容差不多都是从春联的书上抄来的,具体是什么,大部分我已经记不住了,但是我自己房间里的那副,直到今天都记忆深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想来,那时真是年少无知,因为这多少有点显摆,以示自己有学问。写的时候,觉得字还可以,但不知怎的,贴到门上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字体大写不一,排列不够整齐,关键字形很难看,用父亲的话说,象是鸡爪子挠的。不过,我很珍惜自己的处女作,往后的几年,我都没舍得把这副春联换掉。

            直到上大学前,每年过年都是我手写家里的春联。再后来,我还自己编。前几年,编了一副送给父母:“春风送暖到吴楚,金鸡衔福来我家。”父母住在安庆,而安庆属吴头楚尾之地,故说“到吴楚”,家有老人是一种福气,因此说“金鸡衔福”。五年前,我把自己的小家搬到了合肥,当年我又给自己家撰写了一副:“蜀山下春风惠你我 ,淝水边好雨润万家。”既表示自己迁居合肥,又有点感谢这个时代的意思。有时候,我还自己会酸一把,附庸风雅地给自己写一副,有一副就是这样的:“辞旧岁容貌又老一点,迎新春胸怀再宽半分。”

            不过,尽管自己偶尔会编撰一两副对联,但是过年的时候再也不写了,因为送的人多,银行送,电信部门送,买个房子开发商也会送,根本不需要自己费事,只要在年三十贴上就行。说来也怪,大红的春联一贴到门上,马上就有了过节的气氛。在我的老家还有一个习俗,年三十贴上春联,就表示这家人开始过年了,即使主人家欠了别人的钱,债主一看也不能上门讨要了,只有等第二年再来。其实,最早的春联不是纸写的,而是刻在桃符上,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也许是我们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

            贴春联用来辟邪,倒是很契合当下的形势需要。从武汉开始的新型肺炎病毒正有蔓延之势,微信群里发的都是不好的信息,媒体上公布的感染者也在急剧攀升,各地的人都惶恐不安,甚至是生活在恐怖之中。如果春联真能驱除邪恶,我宁愿把红纸换成桃符,换来天下太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到新贴春联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tl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