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一个笑话,一哥们说小时候,曾经为到底把北大还是清华作为理想大学深深纠结过,后来他高中都没毕业。纵使是现在,小孩子也会犯这样的傻,大人问“乖,好好读书,长大了上大学,好不好”“好!”“上什么大学”“北大”“有志气”。其实小孩子哪知道什么是大学,北大清华也是听大人们提的多。为什么小孩子说长大了要上北大或清华,没有人会当真也不会嘲笑,而如果是正在读初中或高中的少年,成绩一般,如果他说要读北大清华,则会有另一番理解和反应。
记得刚考上大学时,自己感觉看到了一片光明的前途,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也是称赞或鼓励将来一定会有光明前途,此时坐在城中村破小的出租屋里码字,感叹当年“好傻好天真”。当然这个“醒悟”在快毕业时,就开始有了。为什么高中老师在灌鸡汤时可以传递“考上大学,就是天堂;没考上大学,就是地狱”那样的信念,为什么刚考上大学感觉很有希望,但在毕业找工作和工作几年后,人会变得很实在,不再有那些“美好想法”?
所有这些,背后有一个共同名词——选择性幻觉”。当存在很多种可能性时,人们会感觉这些可能性都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也意味着是有可能拥有的,而不去管那些可能性的概率到底是大是小。
对于还没上学的小孩子,他是否聪明、是否勤奋,都不得而知,因此将来上学后,是学霸还是学渣,是文科了得还是理科优秀,是化学王子还是语文公主,都是充满未知的可能性。在家长看来,还有这么多年,特别到高考上大学,12年呢,“没有什么不可能,对不对?”
刚读大学,还有四年才毕业,加上喝了高中老师三年鸡汤,“一切皆有可能”,比尔盖茨还没读毕业已经那么厉害,马云不过也读了个师范院校,潘石屹才是个中专生呢。四年时光,青春校园,俊男靓女,知识殿堂,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真的细思极恐。
如果已经上初中或高中,眼下是个学渣,所在中学根本就不是什么重点、名校,那将来能不能上大学、读什么大学,可能性的范围在极大地压缩,家长会想,能考上深大就阿弥陀佛,再不济深职院也很好(没有黑这两所学校的意思,只因为深圳就这两家“知名”院校)。
同样地,等大学快毕业,回首不堪的四年,看看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再环顾四周自带光环的牛人,自己“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可能性还剩多少?百度阿里、企鹅厂菊花厂的offer还敢YY吗?是不是想只要不毕业即失业,有个管饭的工作就行了?越到临近现实揭晓的时候,选择性会从无穷多到趋近一,最后只有一种可能,最终变成一种结果。
选择性幻觉是一种生活中比比皆是的现象。
男生喜欢看盛产自日本的一种动作片,女生则常常迷恋韩剧。当在观看动作片时,片里的女主实际上也是YY的对象,换句话说观看者把自己替换成了片中的男主。在现实生活里,无论是合法的不合法的,“那个”的对象的选择性是极其少的,但动作片的选择性则非常广泛而多样,且永保新鲜,无论苍老师、松老师,还是武老师、饭老师。质量又高数量又多,这种幻觉让几多少年痴迷动作片,有人适可而止,有人无法自拔,有人干脆就废掉。
男人出轨、偷情、婚外恋等,实际也是一种“选择性幻觉”现象。太太是唯一且确定的,出轨则不同。出轨前的对象是有很多选择的,或者同时出轨多个,再者出轨后觉得不适合或纯粹就是“玩腻了”,转换成本也是比较低。太太则不同,觉得太太跟不上自己的进步或太太不贤惠或什么,想换一个则大阵丈和费周折。很多男人出轨不愿意与原配离婚,尽管与原配已经没有感情,为什么呢?当有一个原配时,他可以通过婚外恋获得“选择性幻觉”,而一旦离婚,他又得面临新的“确定性”——重新确定一个法定伴侣(男人离婚后一般是会再娶一个)。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家里红旗不倒,外边彩旗飘飘”,只有红旗不倒,彩旗才能飘,否则就要从彩旗里选一个当红旗,再去飘其他彩旗。这个过程是痛苦的。
对于女生,现实中既高大帅气、出身名门、钱多如粪土又体贴深情的理想男友或老公,全天下会有几个?另外,纵使这样的男人多几个,是不是还要看看自身条件?但在韩剧里,如此的Idol一个接一个,宋仲基、金秀贤、李敏镐、朴海镇……要什么款的都有, 更重要的是只要看过韩剧,这些男人都被“承包”了,“宋仲基是我老公”、“金秀贤是我老公”。从说出口的傲骄感可以判断她们是认真的、幸福的,但也是虚幻的。
生活中在一些事情上,有人迟迟不做出决策,也是因为选择性幻觉。一旦选择了,就只有一个结果;若尚未选择,则还有很多种可能。
女生晚婚的越来越多,而且是条件越高的占比也日益增加,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但从主观上分析,晚婚族可能是存在选择性幻觉。一旦结婚了,老公是怎样的就确定下来了,高还是矮、富还是穷、硕士还是本科、城里还是农村……晚婚族害怕“确定”,确定后意味着适应、接受和不完美。如果不结婚,以后说不定会遇到更好的,那谁谁,舒淇、汤唯不都嫁给了爱情么。如果不结婚,至少还可以在YY上“完美”一把,给足想像力驰骋的空间。
对于炒股的人,如果是亏损的股票,一般是不愿意卖的,这也可用选择性幻觉来解释。如果不卖,至少存在两种可能,回本or继续浮亏。如果卖,也就所谓的割肉,只有一种结局啦,亏损变现。多一种可能,好像就多了希望,但全然不看那种可能的概率到底有多小。
越来越多的游戏世界、虚拟世界,正是利用人的“选择性幻觉”,提供更多的可能和选择,不管是否镜花水月,因其满足了人的需求,而不断获得商业利益。
对于商业,是要思考如何更充分地利用人的“选择性幻觉”。对于生活,面对“选择性幻觉”,个人还是需要一点察觉力和鉴别力,切莫成了幻觉的奴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