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余华的《活着》。
读这本书是凝重的。因为它是当代中国文学重要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因为这部小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0年)。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2018年9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2018年10月19日,获得“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读这本书是惊艳的。因为它衍生了如下作品:1994年张艺谋指导的电影《活着》。2012年9月演出的,由孟京辉执导的话剧《活着》。2006年上映的由朱正指导的33集电视连续剧《福贵》。
读这本书是沉重的。因为《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读这本书是平缓的。因为作者采用了主人公福贵自述的方式,用生动的日常化语调及其对命运的屈服,向人们展示了将苟活作为唯一生活目标的状况,使作品显得更深刻。那娓娓道来的叙述,让我们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当好运垂顾他时,我们会欣然微笑,当他遭受厄运打击时,我们又会黯然垂泪。叹息悲剧总是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结尾尤其令人难忘:唯一活着的老人福贵给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贵。叙述者看着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苍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独自一人:“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同样召唤着读者。
读这本书是沉思的。《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
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或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