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时代”一名出自于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指的是美国社会在一战以后(1918年),经济大萧条以前(1929年)的十年时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就设定在了这样的背景之中。
只要谈及“爵士时代”,必然少不了牵扯上“美国梦”。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努力不懈地奋斗便能在美国获得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不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当时美国的底层民众都相信可以通过努力完成逆袭。其中达成这个目标隐含的大前提就是机会的均等以及开放。就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一样,遍地黄金,中国梦开始萌芽。
然而,爵士时代的美国梦却悄然走向了衰败。随着社会发展,贫富差距拉大,逐渐固化的社会结构增加了个体奋斗成功的难度。上层阶级利用已有的权钱资源优势去维系或者掠夺更多的资源,然后把自己所在的阶层筑上高墙,墙外的人只能靠关系和特权才能进入。这样就会导致穷人翻身的机会越来越小。当依靠个人奋斗、后天努力也不能过上出人头地的生活时,美国梦就化作了泡影,化作了一种巨大的讽刺。
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巨头们获得了巨额利润,再加上一战过后各种社会问题的重新浮现,一个人要靠品性、勤劳和节俭出人头地发财致富显然只是妄想。实际上,往往是那些狡猾、贪婪、不择手段的人攫取了财富。年轻的一代发现,这个时代“一切神祇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对人的一切信念全部动摇”。很多生活在二十年代的美国青年既体验到“爵士时代”的繁荣,又深感失望、迷惘。“物质上的丰富和精神上的空虚使得年轻一代反对一切传统观念,纵情享乐、挥金如土。”
小说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笔下的主人公盖茨比“视自己为上帝之子……要为天父的事业而献身,把一生贡献给那博大而庸俗,空虚而壮丽的事业。”这样的理想诉求充分反映了那个年代青年们的迷茫和虚妄。
为了心中的美国梦,盖茨比不惜与黑社会成员沃夫山姆勾结,通过非法贩卖私酒在短短几年内跻身“暴发户”行列。而拒绝了通过诚实勤俭,踏踏实实走向成功的道路。盖茨比死后,他父亲从老家赶来参加葬礼,随身带来了他少年时代写的“作息时间表”和“个人总守则”。能看出盖茨比从小就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锻炼,注意节俭......这些都是传统的“美国梦”奋斗模式的要求,显示了一个青年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然而,成年后的盖茨比却背叛了年少时的自己,为了财富和地位,为了重新赢得黛西的爱,盖茨比成了一名追逐利益和结果的法外之徒。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无论盖茨比多么富有,他都无法进入以汤姆为代表的特权阶层,因为他缺乏根基。如果以为有钱就是大爷,那就错了。在美国的资产阶级中,财富不仅存在着多与少的差异,还存在着“新”与“老”的区别,即“暴发户”和“世族”。以汤姆为代表的众多特权阶级人物很清楚这一点。因此,盖茨比的世界和特权世界之间永远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傲慢专制、心狠手辣的汤姆决不允许盖茨比这样一个“暴发户”和他讲平等。无论他怎样毕恭毕敬温文尔雅,始终会受到上流社会的蔑视和排挤。
盖茨比在城堡一般的家中举行纸醉金迷的宴会,以酒池肉林的方式引来了众多各界名流,但这些人不过是把盖茨比的家当作免费的娱乐场所,他们一边放肆的寻欢作乐, 一边不放过任何机会对主人表达轻蔑,散布着种种有关他的流言蜚语。由此可见,反对盖茨比的不仅仅是汤姆,而是整个美国上流社会。一个不被社会承认其价值的人,始终是失败的。直至被人枪杀枉死在自家庭院,盖茨比的美国梦彻底破灭。盖茨比最后的悲惨结局不过是众多原因堆积出的一个结果,这是一个无数根稻草压死骆驼的漫长过程。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告诉人们发财有风险,富美靠不住,更是在表达一种难以与现实对抗的无力感。随着既得利益集团的壮大,美国梦的精神最终只会化作一碗鸡汤。
知道这个小说是因为村上春树。村上君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日文版的译者,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有意无意地提到这部小说,言辞之中都带着难以掩饰的喜爱。可事实上,我第一次读《盖茨比》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它的特别之处。而且由于中译版本的问题,很多字句读上去也是磕磕绊绊,没有圆润细腻的爽快感。后来间断看了几篇书评,才逐渐清晰了它的时代背景和人物设置。于是又去读了一遍原著,发现菲氏的词句写得甚是优美动人,大量双关的设置和诗歌一般的语言,都增加了我对这部作品的喜爱,这是我理想的小说应有的样子,故事性与文学性具佳。由此也顺带喜欢上了“爵士时代”,自己的公众号也采用了这个说法。
喜欢这部小说还有另外一个理由。我隐约感觉到“爵士时代”正在重演,只不过这一次换到了太平洋的彼岸,以上所说的一切好像就发生在身边。阶级固化的话题正在被热烈讨论,一个社会很难做到永远都充满活力,永远都公平和开放。很多“梦”到最后也只有顺应时代,做一滴随波逐流的水珠。可能这也是小说伟大的原因之一,它不局限,而是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