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习心得三

作者: 青山绿水hh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16:00 被阅读0次

      今日开始学习陆澄所记录的言论。

      陆澄,字原静,又字清伯,湖之归安人(浙江 吴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阳明先生曾经叹曰:“曰仁(徐爱)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不浅”。他的第一位学生徐爱英年早逝后,即将弘扬心学的期望寄托于陆澄。黄宗羲对他所记的先生语录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可见陆澄对阳明学说理解的程度。

    领悟如下:

    一是什么是主一,如果只是单纯的满足物欲这只叫逐物,不叫主一。主一,就是一心只在天理上。”

    当今社会,人心迷乱,心有千算,百千欲念之中,没有一分一秒的澄默静虑,没有一份真正的主一。圣人则不同,分分秒秒、事事物物,一心只在天理上,这才是真正的“主一”,这种“主一”,就是“圣算”。

    二是关于怎样立志,阳明先生认为男儿有志,志在天下事。只有以天下事为志,才是真正的立志。 志于心中立,心在理中存,心不离天理,其志大、其心旷,其意坚,其愿必成。这就是圣人之立志,圣人之“立”不离圣算,圣人之志不离天理。  圣人要时时刻刻修君子之德,修正自身,端正身心,完善人格,然后方为君子,方为圣人。他们的言论方可成为后世的行为规范。

    三是学者研究时事变化,与镜子照物的道理是相同的,镜子是明亮的,就有了可照万物的根本,学者也要有一个‘明’的功夫,只要心是明的,那么任何时事变化都能探究明了。

    四是关于“上达”,不能把下学和上达一分为二,先生认为凡是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口中能讲的,心中能想的,都是下学;眼睛不能看的,耳朵不能听的,口中不能讲的,心中不能想的,就是上达。就像栽培一棵树,根系发达可称作下学,枝繁叶茂就是上达,下学引领上达,根深才能叶茂!

    五是道,能够说出来的道,不是永恒的道。老子说  道可道,非常道 ,异曲同工。

    六是关于修行的,  求得内心的宁静在于心静,环境在其次。一些清修的人喜欢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以求得宁静。其实,这种环境虽然宁静,但如果不能去人欲、存天理,忘却世俗中事,内心依然会是烦杂。要得到内心的真正宁静,就必须完全扬弃我相和动静不一的主观思想,静时念念不忘去人欲、存天理,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各不相同,但追求理想的执著是相似的。

相关文章

  • 2021-01-09

    【打卡天数】:第968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圣人之道,我心向往之,努力实...

  • 2021-01-10

    【打卡天数】:第969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圣人之道,我心向往之,努力实...

  • 2021-01-07

    2021-01-06 【打卡天数】:第966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最近听课的时候会特别关注老师旁...

  • 2021-01-08

    【打卡天数】:第967天 【学习心得】: *传习录学习心得: 圣学发展的沉浮,正是人心沉浮的折射。人心的沉浮扰乱纲...

  • 《传习录》学习心得三

    今日开始学习陆澄所记录的言论。 陆澄,字原静,又字清伯,湖之归安人(浙江 吴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

  • 《传习录》学习第2天

    《传习录·徐爱录中(44-80)》学习心得 44. 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其忧闷,不能堪。先生曰...

  • 王阳明反复告诉我们9个字:立长志 致良知 事上练@覃杰每日精进周

    这段时间,每天看一会儿《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相关学习心得,就是这段时间的每日精进汇总。 那是在大学期间,当时看...

  • 《传习录》第三天学习心得

    今天学习《徐爱录》最后一节。这一节的内容比较长,内容丰富,需细嚼慢咽。 1.关于“博文”与“约礼” “礼”通“理”...

  • 《传习录》第三天学习心得

    今天学习了“徐爱录”的最后几段,篇幅较长,体会较深的是以下两点: 一、博文与约礼 “‘礼’即‘理’。‘理’显示可见...

  • 47《传习录》里的《易经》

    姜忠学的心学课(抖音)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44 :《传习录》里的《易经》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学习心得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jm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