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没有写反思,原因是我发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本来我的生活可以很简单,工作做好,家庭照顾好足以,可是我给自己找了很多事情,比如学习经典,做课题,学习实训师课程,做创新作业等等,上周这些事情都需要要结果时,我就慌了,什么都想做好,可是精力实在有限。
我很困惑,那些成就非凡的人怎么做到这个家那个家的?难道我太笨了吗?我开始寻找高效工作的方法,从各大短视频平台学习如何才能高效率工作,学到了一些方法,确实很有效,比如2分钟原则,就是脑子里想到一件事,如果2分钟之内能做完,就立马开始行动,然后这件事就可以从大脑中清空了,就不再想了,用这个方法我很快速的把家里一直想收拾的角落收拾干净了,但随之到来的是脑子被另一些事情填满了。
于是我在群里请教徐杨老师,他说忙到起飞的我们,的确需要学习精力管理,他说高品质的生活=正确的思维方式+有效的努力-自我消耗 ,这里的每一点,选择都尤为重要,我请他帮我推荐本书,现在我正在看着,名字叫《四千周》,假如我们能活到80岁,人生也不过是四千周而已,我们需要明白时间的有限性,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生命之中对自己重要的事有很多,然而我们不可能全做完,必须做出选择。
书中还举了个例子,就是我们都听过的,一个老师拿个瓶子,先往里面装大石头,再装鹅卵石,再装沙子,再倒水,意思是告诉我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会有的,但是这个故事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大石头很多,装不进去这个事实,也许好多人说那就做重要不紧急的事,然而这些事也好多,于是开始焦虑,开始了内耗。
当我明白时间的有限以及选择的重要性之后,我仿佛不那么焦虑了,我明白自己该有所舍弃,就像去年我特别需要家庭教育一样,我义无反顾选择学习,就像去年年底我特别想要身体健康一样,坚持健身跑步,就像今年我带高三一样,应该更多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每个阶段我会有特别想做的事,这就是我的选择,我不可能所有事都做到,必须有所舍弃。
也许不久之后我的选择又会改变,谁知道呢?最起码我确信了一件事,当我上周把其他事推的只剩一件事后,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关注,这让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我明白了之前我给自己太多事情和压力了,什么都想做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时常处于半压力状态。
当然这得益于学习经典,前天晚上上课太累,昨天早上没能起来,身体告诉我需要休息,于是我听从身体的感觉,要是之前我会愧疚,但是当时我明白这是我的最佳选择。
就像此时,刚刚学习完,选择分享此刻的收获,“敬大臣,则不眩”,这句话恰好印证了我的态度,向有贤德的人请教,多问,我不懂的不明白的,没法解决的,已经有人经历过反思过总结过,可以给到我经验,所以还是要多学习多反思,另外真的是书中自有答案。
活在当下,很多人都这样说,但很少人能够做到,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来源于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就活在此刻,享受此刻,专注于此刻,就能够内心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