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俄罗斯之行散记(一)

俄罗斯之行散记(一)

作者: 47c3b005c98c | 来源:发表于2019-11-20 15:27 被阅读0次

                              如家

    古时候,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差人飞马千里送荔枝,竟花了七天七夜。而现在,自有了飞机这样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别说千里,万里之行一日还,都成了小菜一碟。

    2019年11月6日,我们一帮退休老人经不起身边人的一番“蛊惑”,趁着寒冬还未到来之前,踏上了一趟跨国之旅一一冬游俄罗斯,至11月13日返回,前后共8天时间。

    随着中俄关系的越来越密切,两国间的人际往来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一是出入境免签证,减少了一般出境游时烦琐的手续和费用;二是往返直飞,中途不停靠第三地,不需转机,减掉了不少中途转场劳顿之苦;三是由空客A330值机,机体内部空间大,座位宽畅、舒适,旅途时间也缩短了。从南京至莫斯科近万公里的空中飞行距离,九个小时就到达了。两地5个小时的时差,很快也能适应过来。

    11月的莫斯科,按照我们的想象,一定会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因为中俄边境的漠河,早就零下三四十度了。那我们去的是漠河以北的俄罗斯腹地,岂不更加是进了冰窟窿的冰窟窿了。所以,在出发之前,家人把平时在南京过冬用不上的大衣、皮帽、冬服等能带的都带上了,而且还带了两三套,装了满满两皮箱。下午7点多钟(莫斯科时间下午两点多),当我们一行到了莫斯科,走出机仓时,迎面而来的并不是寒风凌冽,别说大衣、皮帽用不上,连手套都不需要,就穿些薄薄的秋衣裤就行了。前后一周的时间,所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地,虽然一直是阴天,未曾见到阳光,偶尔还会下一两阵小到中雨,在圣彼得堡还满地是雪,但气温均在零度以上。随身带去的两箱冬服,基本就没开过箱,只是随我们一起“免费”旅游了一趟。可我的力气可没少花,上下飞机、汽车、火车等,可没少折腾,竟将一只拖箱的轱辘给拖坏了。好在旅行社服务周到,旅游大巴接送到家门口。要不然,一定要遭罪不少。

    俄罗斯之行散记(一)

    出国之前预想的第二个难题,是语言无法交流。其实,这个顾虑也是想多了。一是有随队导游和“地导”的全程跟踪服务,态度也十分热情,使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有语言上的障碍。关键是我们所接触到的俄罗斯人,都是“中国通”。无论是飞机上的“空姐”,还是商场、超市里的服务员,他们都会用汉语讲一些常用语言,与他们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基本不成问题。再说,俄罗斯人也很热情,所到之处,“您好!”、“您好!”的中文打招呼和问候语,随处都可以听得到。在圣彼得堡的景点附近摆地摊的小商贩们,也会说出一口蛮流利的汉语。在他们所销售的小包装食品上,还用中文标出“人民币100元三包”的字样。

    导游早先就向我们介绍,在俄罗斯,无论是大小商场还是农贸市场,都是明码实价,看着价码付款,无非是把卢布换算成人民币就行了,不用讨价还价,人家没有当面议价的习惯。这就省去了不少“磨嘴皮子”的麻烦,不像国内的某些商店,标价上千元的商品,最终可能几十块钱就能买走。同时,付款也方便,国内的信用卡、人民币、支付宝等,在一些大小商店都能通用。

    俄罗斯之行散记(一)

    不过,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在圣彼得堡,值得我们购买的商品还真不多。除了牛奶制品,像酸奶、鲜牛奶,每桶(900毫升)售价换算成人民币仅5块多钱,口感也好。特别是酸奶中不加糖,很适合“三高”人群饮用。奶粉的价格也要比国内便宜不少。其他商品,像牛羊肉及黄瓜、西红柿等的售价并不便宜。有的甚至比我们国内要贵许多,因为它们大多是从中国进口的。在莫斯科一个最大的国营百货公司,一件比较上档次的真丝女式上衣,竟标价12.8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3万元左右),细看产地:还是“CHlNA  SHANHAI”。

    第三个难题是饮食。老年人“出国流洋”,最怕的是一天三顿吃不惯。我们这次出去,还真没碰到这个问题。早上一般都是在酒店用餐,人家知道接待的是中国游客,即使是西餐,也供应有麦片稀饭、鸡蛋、糕点、牛奶等中餐食品。中晚餐在外面餐馆吃饭,导游也都是把我们领到中国人开的餐馆去食用。

    早前看资料,说在国外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国商人。这次身临其境还真是不假。这些中餐馆,无论是从内部装潢、桌椅餐具配置,还是主副食品的口味等,都是地道的中国味。就连餐馆门楼的店名,也都用中文标注,甚至连厨师、服务员也都是华人,与置身在国内没什么两样。只是有一天中午,是由所游玩的教堂提供的俄式简餐,那感觉就不一样了。几份凉菜,勉强能吃。两大碗汤,一碗是凉的,像是饮料,甜不甜、咸不咸,多数人只是尝了一口,就没再碰。另一碗倒是热汤,但清汤寡水,酸不酸苦不苦的口味,实在难以下咽。有人笑说,如果用洗锅水加点油盐都比这汤好喝。好在面包片不限量,吃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只是,俄罗斯的叶类蔬菜,实在是精贵,在那边一周时间,只有一顿吃到过一盘“素炒上海青”。他们主要是土豆当家。

    俄罗斯之行散记(一)

    总之,对我们这些上世纪四O后、五O后出生的,看着《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的电影和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大的人群来说,前苏联还是值得一去的。不然的话,怎么能切身体会到“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真实意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俄罗斯之行散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on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