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欧某人的世界观
最近打算通过写公众号的方式,花点的时间来重新读读孙子兵法的想特别的强烈。
我越来越觉得,读书跟实际运用是两码事情,所谓的实际运用包括写、说和做事情,王阳明一直提倡事上练。但是说实在的,看过的东西,要真拿到事上去练,感觉很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人的那些个东西,哪怕是什么样的金科玉律,醒世格言,一时半会都找不到合适的使用场景。场景这个词之前我非常讨厌,现在想来这个词还不赖。
既然是读了很多遍之后的重读,并且是要通过写的方式,信马由缰的边写边想,那就自然而然是随着场景转换而产生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所谓看法,每个人都受限于知识水平、阅历水平,很多东西急不来,就是让人去多积累,可是人又不能真的傻傻的等,那就不叫积累而叫原地踏步了。
行动之前,我首先告诉我自己,要树立信心,那就是全天下的人其实都在扯淡,所有人都是,无非是哪个扯淡扯的更有逻辑,扯淡归扯淡,做事是做事,知行合一,还是太难了。所以,对于孙子兵法这本书,曹操、李世民谈的,社会上那么多专家学者、讲师谈的,我自然也谈的的,为什么呢?因为都是人,王阳明说的好,心即理,一切道理都在我们心里,我们要做的是用我们的内心的良知,去对一切外在的事情做出反应就好了。所以,在决定以写文章的方式,来重读孙子兵法前,我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自信心,心存良知,就足以品评天下万物,也足以应对这大千世界的一切。
为什么要用写文章的方式来重读呢?本质上还是找个方式来练,测验自己的所学,加深自己的理解。
先来说说之前是怎么读孙子兵法的,我是从初中开始读孙子兵法的,读完三国演义之后,对里面的谋略非常向往,甚至是极度渴望自己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又一遍后,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也不知道在哪天就悟出来个道理,那就是要获得谋略就得看看孙子兵法。因为三国演义里有提到,曹操写了本《孟德新书》,结果被巴蜀来的张松说是抄袭了孙子兵法,曹操一把火烧了自己的书。大概是从这里,我对孙子兵法充满了好奇。
后来,就让我姐过年回家的时候,买了本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从此开始了我读孙子兵法的旅程。所谓读,大部分时间里,我是在背,因为我一直觉得看古书,特别是非常经典的,可以归为核心理论的书籍,如果只是范范而读,根本掌握不了精髓的,必须要背诵,只有背下了,然后再经常性的关起书本来悟,遇见事情做做反思,把理论跟实际连接起来分析,才会真正的融入到这本书里面去,才能体会到写书的作者那高深莫测的高度,你才会真正的钦佩古人的大智慧,为什么是孙武,而不是你。
用零碎的时间,背下孙子兵法,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是初中,初中的记忆力非常的好。但是那都是强记,要做到烂熟于胸,就必须跟遗忘做抗争。我大概是到了高二的时候,对孙子兵法达到了想忘也忘不了的地步,就是这6000多个字已经熟悉到成为口头禅一样,什么叫烂熟于胸,大概这就叫烂熟于胸。
问题就来了,既然孙子兵法已经烂熟于胸了,我有没有成为足智多谋的人呢?或者起码从孙子兵法里获得一些智慧呢?不能说完全没有,甚至可以说孙子兵法对我的思维方式、性格影响都是巨大的,但是现实中,发现好像真正用到的情况非常少,也就是说读完孙子兵法,并没有让我成为像曹操、李世民那样有包藏宇宙之机的人,甚至随便从三国演义里拎出一个末流军师来,我都感觉不如人家。当然啊,这不是说我要成为军师,我说的是一种类比,足智多谋上的类比。
军师我觉得挺无奈的,辅助别人,费力不讨好,大部分最后来个鸟尽弓藏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思,所以人要自己成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要为外在的任何主义、信仰、人、事献身。
烂熟于胸某些知识、经验,却没有给让自己成为当初期望的样子,这可能就是我们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你本来期望从某本书中获得某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希望某本书能够对自己的人格塑造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实却是大多数时候,你只会事与愿违。
有了这样的体验后,再加上最近读了王阳明,我对于读书这件事情,看淡了很多,因为心即理,我们不能把人格塑造的希望寄托于书本里,寄托于那些理论里,而必须寄托于自己的心中,寄托于自己的良知里。
可是,孙子兵法毕竟还是烂熟于我的心里,有时走路走着走着,就不由自主的背诵起孙子兵法来,想起里面的一些理论,刚开始对于这种现象会觉得感觉良好,甚至会赞叹于自己的记忆力,因为有时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不看孙子兵法,我依然能把这本书倒背如流出来。但是,时间久了,就会有一种失落感,甚至是挫败感。就像掌握一种屠龙术,没有实验场地,想用而用不起来,那种挫败感是非常强烈的。
导致的结果,在孙子兵法这本书上,我是经常拿起又经常放下,不过总归是好的,断断续续,从未曾真正放弃过。虽然王阳明说,心即理,人要靠自己的良知,但是人还是需要一些精神信仰的。对于我而言,孙子兵法一定程度上就是我的精神信仰,虽然这本书里面讲的都是一些战略战术的问题,跟人生关系并不大,但是所有道理都是相同的,把所有的道理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人所感知到的是那种上帝视角般的宇宙真理。
我想,这就是经典书籍的力量,它不仅仅从一个角度告知我们一个故事、一套理论,而是从一个角度切入,然后有意无意的启迪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去发现自己。虽然它不是在说我们自己,但是透过那些故事,那些句子,背后那作者的思维方式、精神境界、文字气势,都会深深的影响我们,无形之中塑造着我们,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可是呀,我还是想找个地方来测试下,测试自己对于这本书倒底掌握了多少,又倒底受它多大的影响。由于这半年一直在写公众号,自然而然的,我想到了写文章,通过写文章,把自己从书里面获得的知识一点一滴的倒出来,然后再在这种码字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认知,理想的情况是,通过写一遍,让自己对于孙子兵法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那么,要怎么写呢?这是个大问题,不过我前面说过了,我打算信马由缰的写,但是也是有规矩的,先是从每一章每一章的写,然后再综合的写几篇,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足以让自己对自己学孙子兵法的历程扫视一遍了。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写的时候,我决定只靠自己的记忆,不去查阅任何资料,不去翻阅任何人的言论,我就单纯从孙子兵法以及我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的样子来写。我对于那种满世界找参考书籍的文章,从来只把它们当工具类书籍来看,因为这种书籍其实是在总结别人的内容,这种文章营养价值是非常低的,因为它没有自己的观点。这种文章当然不能少,而且是获取基本知识的必要文章,但是从吸取思想的角度出发,这种文章是毫无价值的,看一篇文章如果作者都没有什么思想在里面,跟看百度百科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因为死知识瞬间就忘,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永远是活的知识,也就是思维方式。
说的更明确一点,我期望用自己到目前为止的人生阅历,形成的思维方式、知识水平,来重读一次孙子兵法,或许会读不出什么新意来,也写不出什么高质量的文章来,但是定下方向,就得坚持着写下去。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人必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无论是说话的能力,还是写的能力,这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具备了优秀的表达能力,才能节省自己和别人的时间,才能让自己的人生高效的运转起来。
这里还要在讨论下赵括的事情,因为赵括纸上谈兵故事的存在,我很长时间里怀疑自己也是个赵括,但是我又不像赵括那样掌握了那么多兵学知识,并且我也不喜欢跟人讨论兵法,我学习孙子兵法,纯粹是初中时那份懵懂的想要成为足智多谋的人的渴望。
赵括想成为什么样的,我不知道,可能还是那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将军吧,赵括的眼界我觉得是没有我开阔的,这倒不是因为别的什么智商原因,而是因为时代不同,我学习的知识,了解到的事情,远比赵括时代多得多。
虽然我怕自己成为赵括那样的人,但是我还是打心底里认为,我不会成为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一则,我不想谈,二则我也不会跟人讨论这个,当然写文章不同,写文章是在梳理自己的所学所想,这也是一种事上练的手段。与人开口夸夸其谈,有时候很容易意气用事,与人争论容易有胜负心,这个时候知识的正确性远没有人格的正确性来的重要了,也许内心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是自己就是不爽被人说错了,就非要站在不对的那面,然后为错误的立场辩护。所以,口舌之争是最最下策的事情。
话又说回来,赵括也是生错了时代的主,他这样的人就适合生在和平年代,特别是当下这个年代,人们精神极度空虚,每天吃饱了饭,没事干,只要你能提供有吸引力的精神慰藉,就总会有市场。所以这个时代养活了的闲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很多人深谙此道,通过提供满足别人精神需求的东西,从而养活了自己。同样的道理,这个时代骗子更多,骗术也更多。如果赵括生在这个年代,也许早已是个年纪轻轻的国防科技大学军事学教授了。
东拉西扯了这么多,该说说最重要的部分了,因为本来就是序言嘛,允许文章逻辑性差一点。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既然是写东西,除了前面说的,要写孙子兵法在讲什么外,更总要的是要写我获得了什么,而这个获得的内容,第一个自然是纯粹的兵法理论,第二个就是兵法思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兵法思维。因为如果单纯的讲兵法,冷兵器时代早就结束了,而且兵法的局限性太大。而人类所有关于知识、经验的内容背后,都有一套运行机制,那就是思维,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想,这背后的逻辑顺序、思维模式才是我们读一本涉及独立思考精神的书籍该深度学习的内容。
为什么玄学有市场?就是因为它立意深远,回味无穷,人有时需要精确的东西,但是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套标准,立定一个核心,然后模糊掉边边角角,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一样东西,能够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所有的经典都具有这种力量,它不仅仅展现给你可以看到的,它更带你遨游,有时是太空,有时是古往今来。
本来,经历事情累积经验,读书学习开拓眼界,都是在让人不断的丰富那些边边角角,让人的内心更加看得通透,如果只是获得一些客观的死的东西,是毫无价值的。就如同我们读书考试一般,我们当时那么拼命学习到的知识点,一旦不用了,瞬间就忘光了,最后留在我们脑海里的,完全是我们当时自己怎么去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的思维方式,再加上剩下还记得一些知识点,以及学习场景,构成了我们从读书考试这件事情上获得的全部营养。
所以,我必须要求自己,这一次重读孙子兵法,必须拥有一个更高的高度,那就是去发现孙子兵法的思维方式、逻辑体系,而不仅仅是背诵字句,理解字面意思,沉浸在那些过去的案例里,必须要发现孙武的这套思维体系,然后用来训练自己的思维。
当然,还有最后一环,那就是用兵法理论和兵法思维,来分析自己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和事情,我想这才是最接地气的。现在市面上讲解孙子兵法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是都是大同小异。大都是先把孙子兵法原文放出来,然后翻译一下,然后总结一下,然后贴出几个案例来,实在没有什么新意了。前段时间有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的书很火,后来这个人还连续出了好多本讲透某某书的书。要承认,这种人的确有一定的水平,但是他依旧没有跳出大部分写孙子兵法书的逻辑,而且他说讲透,这纯粹是一种营销手段,因为压根就不可能讲透,而且也不需要讲透。你要做到的应该是,讲透自己对孙子兵法的理解,而不是孙武的孙子兵法,我一向觉得如此。这就像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作者自己也答不对那些题目。所以,对于书本,我们只能讲自己的理解,而不能讲自己掌握了这本书的本来面目。
决定要重新读一遍孙子兵法,并且是要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读,来反思,让我感觉到非常的兴奋。其实也如前面说到的那样,孙子兵法我几乎无时无刻的都在读,因为真的是烂熟于胸,倒背如流。缺乏的是有效的运用,缺乏的是对深层次兵法思维的总结,以及用兵法思维来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用兵法思维来复盘自己走过的路,再远一点要用兵法思维来预测未来的事情。明白过去,知道现在,明确未来,这是一个人应该要追求的认知高度。
又要感概下了,这么多年,读了那么多书,可是没有几本书可以走进自己的灵魂。很多书,看了就忘记了,特别是现代人写的一些书,读的时候甚至是想要拍案惊奇的叫好,可是不用两三周,甚至几天时间,就对它淡然了。唯独孙子兵法这本书,无时无刻的在我脑海里回荡,哪怕是看到这四个字,想起里面的一些话语,就能让自己对于知识的那份渴望和冲动,再次如烈火般烧的势不可挡。
到现在,我也没有成为足智多谋的人,曾经那么渴望的谋略学,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去研究,也没有让自己在谋略上获得过一丁点的长进。三国演义仍然是经典,不断有新的人来读它,受它影响,我想还是会有人跟我一样的,看完三国演义,然后想成为足智多谋的人,然后找书去看去研究谋略学,然后找到孙子兵法。不管最后能不能成为足智多谋的人,我敢断定,只要是从看三国演义转到看孙子兵法门下来的人,肯定会被孙子兵法深深的吸引,无法自拔的。
总结一下这篇散漫到家了的序言,其实这也是一篇类似于檄文的东西,不过不是讨伐檄文,而是通过文字向自己内心高喊的檄文,告诉自己要开始去用如下的方式来重读孙子兵法了。
树立信心,所有人都在扯淡,我也可以扯淡,我必须大胆的去写自己对于孙子兵法的所悟所想,对错不重要,质量高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分就说一分,必须有这种写出自己内心所想的气魄。
明确方式,通过写的方式来重读孙子兵法,搜肠刮肚的写,写到自己无话可说为止。
定下高度,着重挖掘兵法思维,并对自己的过往进行复盘,必须提升高度了,并且要用这份高度来衡量自己的过往、现在以及未来。
严格要求,必须是自己的所悟所想,写的过程中不去参考任何书籍,可以东拉西扯,但是必须是自己的思维气息,必须是自己的东西。
多点毅力,任何事情其实都要靠毅力、坚持去完成,不用担心这件事情倒底会有有多大的价值,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的价值,特别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一旦定下来了,就要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