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6 大同 星期六 多云 (28℃/15℃)
(简书日更264天/总日更1354天)
一行禅师说,如果每个人每天禅修一小时,当然很好,但那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学会在行、住、坐、卧以及工作时,甚至在洗手、洗碗、拖地、喝茶、和朋友聊天时,都练习正念。
人的一种沉浸式生活沉浸式学习沉浸式体验就这样开始了。
我曾经在想:为什么人们会喜欢,最开始是吃东西的视频,后来是看做饭的视频,再后来是做甜点的视频。
我认为:这其实就是沉浸式,通过别人的行动进行正念的修行。
我的理解是正念本身是一种专注的能力,在生活中练习正念,其实也是让我们专注于当下。
我悟道了以后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
可是做为普通人的话,因为工作生活的一些强制要求,不可能做到饥则食,困则眠,只能尽可能的去满足,最大程度上去照顾自己的健康。
之前清早醒来思考,思考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到底是山光让鸟开心才鸣叫,还是鸣叫衬山光,潭影和人心亦如此。后来其实真的是醒来就醒来,鸟叫就鸟叫,下雨就下雨。
师父说:“咱们俩都是饥来吃饭,困来眠,但我是该吃就吃,该睡就睡,随遇而安,随处可栖。你呢,心中多了分别和选择。”
做一件事时,我的心中之前的确会有分别和选择,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条条框框,请你记住,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随地开始。
说得多好,分别和选择,不能够安住在当下,总会停留在过去或未来,总会难以充分地感知所拥有的。
人生的三层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一层和三层就是徒弟与师父的区别。
有一句话叫“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分别心让痛苦由此滋生。
我发现许多时候感到痛苦都是源于分别心,当我认识到这点以后,在点点滴滴中修自己,对待任何人都不带分别心,自己就少一份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了伤害。
其实,这就像是我们对“中庸”的一种误解。很多人理解中庸,说中庸是差不多就行了。
所谓不偏不倚,是为中庸。个人觉得中庸的意思是合适。不要太追求完美,也不要太摆烂。不要有二元化主义,非此即彼。
之前一直觉得不上不下,不多不少,不争不抢就是中庸,但其实自我理解有些偏颇和片面。
中庸不是差不多就行,而是恰到好处,差不多多半是凑合的行为和思想,而恰到好处则是合适,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不要求完美,但要求尽力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