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餸,粤语,就是买菜。
在港买菜,一般两个去处。一是超市,二是街市。
疫情肆虐,街市不敢常去了,网购又红火起来了。
所以是超市,街市,网购三分天下!
超市菜品明显比街市新鲜水灵,价格当然也要贵个三分之一。
超市的生鲜肉蛋,姜葱青菜,水果牛奶,看着新鲜,吃着放心,标志明显,有机菜还能朔码,品种还多,内地的,台湾的,日本的,韩国的,欧洲的,巴西的,印度的,荷兰的,瑞典的,林林总总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但是,就是一个贵字了得!
就说鸡蛋,超市大约有二十几个品种,五十多规格,有时候看花了眼,干脆闭着眼胡乱拿一板鸡蛋交钱走人算了!
南方人的胃是大米做的。超市里的大米品种也是晃乱你的眼!
产地就有十几个个,漂洋过海的不嫌麻烦还不说,品种让你挑花眼,包装说明还让你不明所以。
比如说有的米只能煲粥,有的米一磅就上百元,小包装,告诉你是有机高山泉水稻米!有的米三十斤才六十港币。你都没地儿说理去。
还有自然长成的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米,我看着都不知道做熟了能不能好吃?
……
街市的菜品水果和鱼鲜杂货就和超市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产地集中在内地和本港,从国外进口的吃食少。
香港本地人更喜欢街市的烟火气。虽然卖相和超市比起来逊色些。但胜在价格便宜!你要是不存菜,现买现吃,还是要去街市。
街市的鱼市肯定是要比超市好很多。所以买鱼要去街市。
鱼市是街市的特色,香港岛屿众多,比邻南海,鱼类品种众多,看的你眼花缭乱,口水横流。
我作为吃货,基本上把鱼市的各种鱼类扫荡过一遍。(此处按下不表,日后专门推荐)
活禽也是香港街市的一景。可惜由于疫情,在卫生检疫的稽察下,日渐萎缩,已经没有了往日喧闹拥挤的繁荣了!
应季水果也要去街市,价格成色都是可以接受的。精致水果可以去超市买来塞塞牙缝。
其实,有些接地气东西,还是要在街市买,比如说手工豆腐,小杂粮,粤菜里的煲汤料等,超市里的就大大的逊色了。
……
现在香港的物流非常方便,背靠深圳,网购买餸,简直不要太幸福。
以前只能在周六日才能去鹏城一饱口福的全国各地特产和小吃,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搞定了。亲戚手机里有好几个买菜群,比如“亚农”“坏果果”“喜团”等……
网络上的蔬菜,肉蛋鱼禽,干鲜米面,各地特产,成品,半成品,各地水果,图片拍的好,价格也公道,应有尽有,眼花缭乱。让你忍不住,买买买!祖国就在我身后!
有了网购买餸的方便,家门口取菜的轻松,让疫情困扰的生活也变得明亮起来了。
唯一要注意的是,持家有道的人,要看好自己的钱包,一不留神,手指一动,支付宝和微信里的银子就哗啦啦的溜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