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要不到年底,乐天玛特超市将彻底告别中国市场。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当中,乐天这个名字的首次出现,是在“萨德事件”闹得最凶的时候。无论是那里的报道,都有关于抵制乐天超市的字样。如今,这部分人算是“如愿以偿”了。
从第一财经获悉在此前乐天集团旗下零售超市乐天玛特在华93家门店宣布向利群股份、物美集团出售的基础上,余下未能出售的12家店铺,也拟在年内彻底关店,这意味着乐天玛特将彻底告别中国市场。
曾经号称“亚洲零售业之最”称号的韩国商业巨头乐天玛特,最终败走中国。从“萨德事件”爆发到彻底告别中国市场,这一雪崩式的溃退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至此,乐天玛特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曾经的高调入华
乐天玛特隶属于韩国乐天集团,是韩国著名的五大财团之一,仅次于三星、现代汽车、LG、SK,畏惧世界500强第28位。
2007年,乐天玛特开始拓展中国市场;次年,以鲸吞万隆8家门店为标志,正是进军内地市场。2009年,乐天玛特击败本土巨头物美集团,并全盘收购了江苏时代超市。彼时,乐天可谓高歌猛进,计划于2018年在中国增加门店到300家,实现销售额2000亿美元。
到了2012年,乐天上升的趋势戛然而止,后劲不足。此后,一直在努力寻找买家,旨在出售中国区业务。2013年,乐天玛特每况愈下,从2013到20147年,乐天分别损失830、1410、1480、1240,累计496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4亿元)。而到了2018年一季度,乐天亏损160亿韩元。连年的亏损,预示着乐天玛特的退出。
“萨德”导火索
从乐天玛特的经营数据来看,它的退出主要还是跟自身经营有关。至于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萨德”时间,至多算得上是导火索。但这一事件将乐天在中国的困境推向了高潮。
2017年2月,乐天集团与韩国政府签署换地协议,同意转让星州高尔夫球场地皮,用于韩国国防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受制裁和消费者抵制的影响,乐天玛特在中国的经营业务几乎陷入瘫痪。为此,乐天集团与2017当年曾两次紧急输血,累计达40亿元人民币,称“决不放弃在华业务。
第一次“输血”:2017年3月,韩国乐天集团向中国乐天玛特紧急输血36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6亿元),其负责人当时预计仅够撑到8月底;
第二次“输血”:2017年8月,韩国乐天集团向中国乐天玛特进行第二轮紧急注资,这次“输血”的金额为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8亿元)。
然而,这一大输血并没有挽救乐天玛特。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截至2017年4月3日,乐天在华的99家门店中已有87家关闭,占其门店总数的80%左右,剩余卖场销售额也减少八成以上。2017年9月,乐天方面被迫决定出售乐天玛特在华业务。据推测,乐天玛特因“萨德”风波损失的销售额约为70.4亿元人民币。

内忧外患,黯然退场
除了中国的“萨德”风波,乐天玛特还面临来自韩国本土的市场压力,后者被认为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一方面,是本土市场陷入瓶颈期。2据统计,今年9月,韩国三大仓储超市连锁(易买得、乐天玛特、HomePlus)的平均同比增长仅1.5%,达到历年同期的最低增长值;而在此前的7月,更是达到负增长。
与该数据匹配的,则是店铺数的减少:随着2015年韩国政府为保护地区商圈,接连推出“周日强制休息制”、“一定距离内限制开店”等政策以来,韩国三大仓储超市连锁的店铺总数增幅开始大幅放缓,甚至开始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
任何个人和企业,是无法与趋势对抗的,顺势而为才是上策。
另一方面,来自乐天集团的内斗。大概经历是这样的,其创始人在长子的支持下解除了次子的职务,而次子则在母亲的帮助下重返集团,将自己的父亲踢出控股公司。同时,长子不低次子,欲套现离场。还曾经扬言:在大部分超市关闭后,乐天购物应‘立即’从中国市场撤出”。
可见,在内忧外患之下,乐天的撤退不可避免。
乐天为什么会失败?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乐天自身的经营和管理。要知道:早期乐天玛特进入中国市场是有政策利好的,只是它自身经营没做好,定位不足,无疑会失去中国消费者。
乐天玛特的退出固然有其特殊背景,但也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外资超市在中国日益面临的困境。2012年是一个分水岭,此前,家乐福、沃尔玛都保持了两位数的门店数。2012年之后,互联网电商强势崛起,民众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加上本土超市的发展,主打“一站式大卖场”的外资超市开始失宠,市场份额和利润应声下行。但是,这并不是乐天一家的困扰,而是在当前中国零售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国内所有的大型超市都在走下坡路,乐天本身与其他大卖场没有本质区别、设备老旧、商品没有竞争力,退出时早然的事情。
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型连锁超市都面临中国市场的巨大变革。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出现让传统的大型卖场已经落后于市场发展,也落后于时代。
这几年零售业界的竞争非常激烈,中国的零售业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目前,中国零售市场可以划分为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未来这样的二元结构在我们的零售市场总体格局当中还会保持这样一个特点,即一线发达零售市场充满变化和白热化的竞争,三四线发展中的区域零售市场还会相对平稳地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断成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指出。
比之乐天的相对传统和单一化经营手法,沃尔玛、家乐福等目前都在华试水新业态并牵手京东、腾讯等电商大佬进行新零售转型,众多企业积极转变在华战略,加强对在华业务的管控。沃尔玛收购一号店,之后入股京东,与国内企业投资共建物流渠道。家乐福则积极与美团/百度外卖展开合作,积极开发小程序。
即便如此,各家的盈利压力依然不小,更何况是相对保守的乐天系。乐天中国高管全都来自于韩国,缺少对本土市场有深入了解的高管。因此,乐天从来都是全国一盘棋的模式,而这恰恰是中国做零售的大忌。零售在中国广袤的市场,一定要因地制宜。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例,近些年也不断推陈出新。卤肉饭、油条、豆浆、粥等具有本土特色的饮食,相继推出。姿态保守的乐天,不愿进取,结果只能在这一场零售大潮下溃败。
写在最后
从曾经辉煌一时到黯然退场,乐天玛特并非零售业巨头的孤例。同样遭遇的有易初莲花和韩国的易买得。
这些曾经雄霸一方的零售巨头遭遇大败局的背后,既有中国零售市场竞争加剧、电商挑战、全球零售市场萎缩等缘由,当然也有其自身经营的悲哀。
值得关注的是,易买得的退场,其实只是韩国企业在华经营受挫的一个缩影。据媒体报道,不止是超市,三星手机、现代汽车、韩国家电等,都面临这样的挑战。众多韩企在华溃败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和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
然而,有人败走麦城,也有人来势凶猛。国际零售巨头开市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ostco)日前确认将在上海开出首家实体门店。业内人士认为,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进和退,表明实体零售中,高性价比和深度体验感会成为未来零售制胜的关键。
中国的零售市场就像一个不断变换的舞台
有人立场,有人上场
乐天大撤退,下一个是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