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回家给妈妈收拾屋子,妈妈说:“别动门口的鞋子,好像都上霉了,待会我来擦擦。”
看着门口一摞十几双的鞋子,我说,“妈,你的腿还没完全好呢,千万别下蹲或坐矮凳子。这些交给我吧!”
两个多月前,妈妈摔伤膑骨。尽管现在好多了,自己可以行走了,但是,完全恢复可能还有一段时间,毕竟是91岁的老人了。
妈妈之所以不愿意让我来做这件事,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自己事情一向都是自己做,习惯了;还有知道我一收拾准会扔掉几双。
妈妈是一个讲究的人,一般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鞋子,什么场合穿什么鞋子,都是预备好的,所以门口才有一堆鞋子。
打开鞋盒,有的鞋都旧了,还上了霉,我就直接扔了。告诉妈妈,需要时再买新的,那样的旧鞋不值得这样对待的。妈妈高声叫到:放下!那个下雨天,去菜地时还可以穿穿。
“你以为,你还可能下菜地种菜吗?还会自己在雨天去散步吗?”
看看现在走路都要推着四脚拐杖的妈妈,这句话咽了回去,有生以来第一次大脑反应的速度,跟得上了舌头,差点儿让这句话冲出我的唇。咽了一下口水,低头嗯了一声:哦,好,我来擦擦!一改平日的强势,低眉顺从地做回往日的那个最听话的“小女儿”。
模糊着双眼,将妈妈十几双鞋子,有用没用,能穿不能穿的,都擦了一遍,整齐地摆在门口晾着。
说来惭愧,长这么大,只知道给妈妈买衣服,鞋子和食品。不是这次妈妈摔伤,我还从来没有给她老人家洗过衣服,别说擦鞋子了。
平时匆匆来去,以为买点儿生活用品,往那儿一放就是尽孝了。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也都是自己的孩子:出门时忘了告诉他,应聘时怎么表现得淡定、沉稳,会不会冒失啊?昨天做了红烧鸡块,今天是不是该做牛肉了?今天孩子出门穿得少了,冷不冷啊?昨天加班熬夜了,今天上班能起床吗?昨天运动后一堆汗衣服洗了吗?
我知道,对儿子的所有牵挂都是多余,儿子从小就很自立。但是,还是要忍不住地想着他的衣食住行。现在儿子上班两年了,彻底“管不了”了,能做的只是,也只能是做饭洗衣服。
妈妈曾经对我何尝不是一样呢?所谓的父母与孩子,不都是这样的不断轮回吗?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在我们面前变得这样小心翼翼的了?
的确,当我们长大了,说不到,打不到,甚至看不到时,剩下的只是期盼与牵挂,处处陪着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孩子从此不回来了。
再上进的父母都挡不住与子女之间隔着的时代鸿沟。日渐衰老的父母,早已跟不上我们急速奔跑的步伐,我们说的话,关心的事,甚至追求的生活都会让父母瞠目。然而,父母始终阻挡不了我们,更听不到我们任何的解释。只顾着向前奔跑,哪有空停下来告诉父母,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
小时候,手里的玩具掉下来几次,父母为我们捡几次,且每次都是带着微笑。一个问题,问多少遍,父母重复多少次回答,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那般认真。然而,当父母老了,问一件事,一句话,都觉得是打搅。因为总是拿着手机在聊天或游戏,所以,常常是“相对无言”,唯有手机忙。
我知道妈妈的腿尽管没有完全康复,但是走路已经不成问题了。但是,妈妈怕我从此不回家看她了,见到我时,还是推着拐杖走。妈妈对我有一种依赖,似乎有我在才有安全感。
妈妈一辈子好强,从不肯服软,也不认为自己就老了,要依靠别人。哥哥姐姐们年纪也大了,要照顾自己的儿孙,更没空照顾到已经羸弱的妈妈,尤其是心理需求。所以,在他们面前,每时每刻妈妈都会被提醒:你已经老了,我们安排你怎么就怎么安静地呆着,别做什么,也别问什么了。好吃好喝好穿供着您,应该就是幸福度晚年了。
只有我知道,妈妈并不是要这样苟活着,尽管是文盲,也不影响妈妈内心对自尊的维护。从小到大,我都被认为是最温柔温顺的。我同意一位老师说的温柔分两种:第一种,是因为弱小,需要依靠别人,所以不能有自己的性格而温顺;第二种就是,强大,通透,宽容,不拧巴,不钻尖,所以温柔。
我想,我正是从第一种走向第二种,确定我在成长。所以,我要做好妈妈的依靠,强大的支撑,而不是强势地否定妈妈。还做回小时候的那个“最温顺的小姑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