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何许人也?他姓谭名振飞,祖籍江西,现居北京,爱看书,好书法,我推测从事与书法有关的编辑出版工作。其他,我就不晓得了。
我和谭老师的结识,源于2019年参加的一次蒲公英书法培训。那次培训先认识了上海的张洁明老师。他温文尔雅,用江南男子的俊秀儒雅征服了这一群北方女人。蒲公英书法培训是针对教师的培训,所以女人居多,大家叽叽喳喳多次邀请张老师来做书法辅导。我记得是在交流中间张老师提到了谭振飞老师的什么书。后面我通过他加了谭老师的微信。
从那以后的很长时间,我和他并没有在微信上说过话。记得有一次,谭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大概是讲他对书法练习中细节临摹的感悟,当时我看了这段话很有共鸣,于是就这段话和他有了简短的交流。初步印象是,他是一个儒雅的学者。
从8月12日起,由于疫情,我开始静默在家,限制人的自由固然让我有点不平,但我也终于不用朝九晚五地赶时间上班,终于可以坐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好,在这期间,我可以先全神贯注地完成几幅书法作品的创作。
8月29日,惊闻好友在广州心梗去世,他是作家,正值写作丰产期意外离开人世,让我几天夜不能寐,为他感到惋惜,为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慨叹,心绪久久难以平复。我停下书法练习,开始翻看家里买来很久但没来得及看的书籍,在读书之余,我把以前写的一些碎片文章修改组合成了一篇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还写了几篇随笔,算是对老朋友的记念和哀思。
第一次写小说,我突然想试试能不能在杂志上发表,于是我在网上查询了不少征稿信息,但始终不能确定把稿件发向哪家邮箱,信息太多了,多的让人难以分辨,反而让我产生了选择恐惧症,其实更多的是对当下以收费为目的的某些刊物的反感,他们不会问稿件质量,只要交钱,便可发表。
这件事让我纠结了几天,凌晨醒来,突然想起谭老师,他能否帮我提供些有效的信息。我试着给他发了几段话,表达了我的意思。没多久,他竟然给我回的是语音电话,我很意外,当然也很激动。
他说了四点,一是回复晚了,表示谦意,二是他不太了解文学类的编辑,没有办法给我提供信息。三是目前给我普及了一下目前刊登出版这个行业不景气的现状,四是对读书,对写作,对发表等方面的个人观点。
我们通话了二十分钟,他主要说的是第四方面,他强调读好书,要读世界一流大师的书,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然后多写多练。不要光想着发表,发表固然重要,但发表前期一定要潜下心来,积累深淀提高,要耐得住寂寞,写出好作品,发表就不是问题。他问了我写小说的情况,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仔细想想,我没读多少书,以前读书,走马观花,只看人物情节找乐子,寻刺激,作者如何叙述,如何构思几乎从未关注,我为自己的浅薄粗鄙而羞愧,为自己写作态度的随意轻率而内疚,为自己的急于发表的急功近利而汗颜,幸好我们没有面对面交谈,否则我可能要找地缝钻进去。最后,他还不忘给我建议,先找一些自媒体网络平台试一下,看看情况如何。
我和谭老师没有见过面,对于我的请求,他主动打电话来,诚恳的与我交流,让我很感动,也震撼到了我,我反思了自己的目前的阅读现状,想通过写渲泄情感的目的,还有那些世俗功利的想法,现场体验了一把什么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应该正视自己,踏实下来,而不应该花费精力在发表上面。
我想,以后的写作、书法之路,须我长期俯身潜心,踏实耗耘,莫问收获,不惧前路茫茫,道阻且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