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知名的瑞典人,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一位瑞典的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以他而命名的奖——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公认的科学界最高荣誉。诺贝尔奖自1901年开始,在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30(诺贝尔去世时间),由瑞典国王亲手向获奖者颁发奖金。”
诺贝尔是一名化学家,出生在瑞典,小时候漂泊在外,自学成才的少年诺贝尔因为父亲的缘故对炸药产生浓厚兴趣,一头扎进了化学领域,毕生研究炸药。
作者游历北欧瑞典,在诺贝尔的故居叙写的书中详尽的叙述了诺贝尔研究炸药险象环生的过程,以及诺贝尔奖的由来。危险的炸药让无数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才终于成功,可以说诺贝尔是在干着与死神较量的研究工作,无数人劝他放弃这种危险的工作,但是他却不畏艰险,不言放弃。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成功终于属于坚持者,这种科学家的精神鞭策人。随着成功,财富也汹涌地向他聚集来。他一辈子不婚无儿无女,留下了一大笔财富,关于如何让这笔庞大的财富发挥最有价值的作用。他立了遗嘱,将这笔遗产构成一种基金,分成五份,一份给在物理方面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给作出过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给在生理和医学领域作出过最重要发现的人;一份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一份给曾为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举行和平会议作出过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
这就是诺贝尔奖的由来了。
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文学、和平奖五项,后来增设经济学奖。
在他逝世后,有人赞扬,也有人批评他不爱国,说这笔巨额财产应该全部留给自己的国家——瑞典。如果是这样“自私”,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了享誉世界的诺贝尔奖了,世人会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人,但是不会“记得”他。
有人说一个人真正“死去”不是去世了,肉体不存在了,而是在死后有人怀念他,被人记住。而真正的“死亡”是没有人记得他了,象诺贝尔这样一直被人记着,他永远也不会“死去”。
诺贝尔是瑞典的骄傲,因为他的伟大的大爱,让瑞典有了一张世界名片。
大爱者心及天下,故而天下人记住他,他永远不“死”。
以上是读叶永烈所著游记《如画北欧》的收获。诺贝尔奖人人知晓,但是它是怎么来的,知道的人估计并不多。今天在一本游记里面略略了解,也算是一点收获了。
这本书写的是作者游历北欧四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与其说是游历,我觉得更像一本教科书,书中着重描述各国的历史地理,从中学到不少有关这些国家的知识。
读书,有的书读下来什么印象也没有,久了竟连书名也忘了,更别说收获了,有的书则给人深思之感,醍醐灌顶之悟;有的则收获几句话或者几个小道理;还有的获得一些经验技巧之类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汲取知识的过程,知识让人成长成熟,但多的人是自成年后不肯“成长”,愚钝到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