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好数学活动观摩学习有感
作者:小芳老师
三月,我有幸跟着刘老师在啦啦好的数学思维游戏营、数学奥秘探索营和数学阅读营活动上观摩学习。对于这段时间的体验,我有以下一些见闻、感触和愚见,希望能够给家长们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首先,我先来陈述一下一些事实:
1. 尽管刘老师反复强调过多次,二年级以上的孩子要准备好笔和固定草稿本(非独页纸)来参加,且上课的思维记录要予以保存,以方便日后对自己的思维心路有迹可循,但每堂课都会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带纸笔,只得临时用一张白纸书写。
2. 当老师提问,如果孩子还未掌握,他们是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的,没有人愿意说出自己的思路,不能将自己在思考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积极性比较低,状态不佳,被点名也是消极对抗。但一旦得到某些提醒,思路一明朗,就又禁不住要发言,频频举手。转而兴奋起来,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3.孩子们在做演示(操作或做题)的时候,大部分孩子会更关注此刻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受干扰,女生较男生多;部分孩子比较投入,一直在思考直到被打断;个别孩子哪怕别的人来干扰他,明确告诉他他是错的,他却一直坚持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大声地喊出来。
4.孩子在做题的时候,老师提示有错误。大部分孩子的第一反应是问老师哪里错了,然后一边自言自语,我觉得没有错啊。有的孩子第一反应是立刻把做好的题全都划掉。个别孩子会一个一个重新验算一遍,确定一下到底哪个错了。
5. 当老师提的问题孩子们都答不出来,在场的家长会比孩子还着急。有的会说出答案,有的跑到孩子身边去提示,教孩子,希望孩子能尽快把问题回答出来。而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出现不专心的现象时,有的家长也会立刻去斥责。
6、对于同一道六宫格中已知总体和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的推理题,一、二、三、四年级的孩子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年级最先列出算式的的孩子甚至比其他年级列出算式的速度还要快。在孩子接受计算任务时,有妈妈提出来学校还没教,孩子就开始打退堂鼓。而随后老师一提示,发现其实幼儿园的孩子都可以得出答案。
很多家长反馈,现在学校的作业多,孩子的学习任务重。那么,我们还带孩子来参加思维训练,到底目的是什么?
是要让孩子把在学校学过的东西重新学一遍?
是要孩子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赶紧完成?
是让孩子立刻模仿一个标准的样式去解决当下的这个题?
我想,刘老师开设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想要创设这样一个环境,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在老师的激发下,家长看到孩子学习的状态,也看到家长们自己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的状态,找到对孩子成长有益的本源:创造环境,让孩子去思考,而不是等着被告知答案。教是为了不教,不管是借助汉诺塔还是六宫格,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老师精心安排的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新问题,都是有以前的知识做支撑的,都是可以由孩子们主动探索去发现的。我们要训练的,就是让孩子形成概念性思维习惯,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产生对探索的兴趣,增强对自己的自信心,有质疑事物的能力和面对被质疑的勇气。
刘老师每次介绍一个新游戏,都有一个特点,只说规则。用尽可能精简的言语,表达一个游戏的全部内涵。而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顿,到底能不能这样做?而唯一的法则,就是看这样做到底有没有破坏规则。其实游戏的规则,和数学上的概念是有一致性的。概念是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是抽象概括出来的本质属性,是必须牢牢掌握的根本。就比如我们在做计算,如果对数的概念不明确,光知道加减法的标准算法是什么形式的,那就会出现我们时常评价的那样,我家孩子计算总是粗心,有时不该错的却错了。加法减法的单一题卡,也许有的孩子只是当成数字游戏,而没有和数的意义联系起来。如果赋予数字以意义,数的计算的难度和数到底是几位数关系并不那么大了。而六宫格类思维游戏推理的过程,对孩子今后解数学应用题也大有好处。
在数学阅读训练时,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要摘取有关数学问题的信息,通过听一遍或两遍重要信息并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去探索答案。对于四、五年级的孩子,我感觉大部分的孩子读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挑战:一是识字量,有的孩子出现读错字的现象,估计日常字典工具可能用得少,或者平常少有阅读;二是读的连贯性,只有个别孩子会读得通畅。如何让孩子拿到书就能读得好,这和孩子对阅读的自信心有很大关联。而挑战最大的还是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提取到重要的信息。每次活动都会出现有的孩子问题解完了,却发现题目信息记错了。而在这个训练营上,每次问题的解决都会有很多不同的解答方式,高年级的孩子因为接触过,往往习惯套公式,有的冥思苦想终于记起来如何解答,但是却不能很好的解释,而低年级的孩子,总会有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他们的解题方向,总能引起很多的讨论,而最终,却帮高年级的孩子真正理解了公式的内涵。
理解数学原理,这在常规的数学课堂上也许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完成,而这一步,对孩子的后续学习却至关重要。啦啦好的数学活动,是对学校课程的重要补充,而不是简单重复。孩子们真正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讨论,从而真正领悟出概念的过程,是孩子对数学产生自信的基础。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也是让孩子产生自信的一个途径。家长们,请停止焦虑,放慢脚步!夯实基础,是堆砌万丈高楼的重中之重,我们且用点耐心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