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之前去各种古城的经验来看,其实里面的店都大同小异吧,就是租衣服照相的,还有卖纪念品的,各种小吃……各个古城里的东西,也都差不多,怕上当。
还有一个经验便是,一旦成了旅游景点,里面的小吃,八成是难吃的。但是忻州古城,真的不一样,里面的小吃,是真不错。
今天早上,穿着家居服出了门,准备送孩子去我妈妈那里,结果,和老公“一言不合”便直奔忻州古城了。别人都是穿着正式,随时拍照,我们一家,就像是附近居民,只是下楼买点饭,马上就回家的样子,实在是穿着随意,有碍观瞻。
另类的穿着,丝毫没有影响我们“逛吃”的心情。
第一站,油炸糕,五元三个,外焦里嫩,既有酥脆,又有软糯,甜度也适中,非常完美。
第二站,安顿老二,她吃小吃不太行,想吃面。正好有一家剔尖馆。其实在这之前我们想进一家店里吃“蒸肉”的,但是,我们进门的时候,最后一份刚卖完。便在旁边要了两碗剔尖,山西的面食不用说了,那是必须的劲道,浇上肉臊子,还撒了孜然和芝麻,那个香味儿……。
我平时总说,我吃肉不行,一般在外面吃面,总是点个素的。但是没忍住吃了剔尖里的肉,感觉这个肉不是炒出来了,特别软,有点像小酥肉的感觉,但是外面没包,我一度怀疑这用的就是蒸肉。
老二吃面的过程,我们吃了“漏鱼儿”,淀粉做的,小鱼儿状,滑滑溜溜的,口感有点像大同的“滴溜”,但是比“滴溜”更Q一些,更爽口些。加上辣椒,天热的时候,来一碗,凉凉的,太爽了。
还是老二吃面的过程,我们又来了一份豆腐丸子。之前在五台,我们吃过炖豆腐丸子,这种是煮了,装小盒子,来点调料的那种,像我们吃鸡汁豆腐串的法子。这个豆腐丸子,我和老公第一次吃,就觉得不错,奇怪人家的豆腐怎么那么耐煮。
第三站,老酸奶。我其实特别怕会酸,因为我自己在家里用酸奶菌做的,就特别酸。这个,不太酸,也不太甜,淡淡的乳香,大热的天,冰冰凉凉的来一碗,非常不错。注意是一碗,像武松上景阳岗时喝酒用的碗一样。
我们喝酸奶的过程,老公去旁边的饭店点了一份“蒸肉”。应该是比外面的贵吧,但是来了一次,没吃着特色,怕回家有遗憾吧。
我去买了两大桶饮料。各种味儿的石头饼来了一份,恕我直言,除了五香的,真觉得,没一种好吃的,五香的也只是相对能吃吧。可能是我不太喜欢这种东西吧。
蒸肉我们在路上吃的,这玩意儿,真的好吃。感觉像是用做碗托的面和着肉和生姜,其实,也没吃出来到底是啥,只是觉得真的好吃。
还有好多种吃的,我们没有吃,只是先吃了别人推荐的。猪蹄也有人推荐了,但是,排队的人太多,我也没有等。
只能说,爱吃的我们一家,不虚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