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慢行】夜探黄葛古道(1)

【生活慢行】夜探黄葛古道(1)

作者: 伊水芳草苑 | 来源:发表于2021-01-03 22:08 被阅读0次

    在渝培训期间,对于这座大都市的国际化商场没怎么感冒过,倒不是因为价格高,确是没有购物的欲望。但对于这座山水之城的历史文化魅力存满了探访的欲望。

    雾蒙蒙的重庆仿佛海市蜃楼中的城市,又如蒙着面纱的女子。奇怪的是,偶尔露脸的太阳,竟那么清晰,那么红彤彤,仿佛画家笔下用最纯的朱红涂色而成悬挂于群楼之间的一个喜庆灯笼。这奇怪的景象更让人匪夷所思,更增添了探访的欲望。下午培训结束已经是近六点了,在我们北方天已经是黢黑了,而在山城重庆,一切都还清晰可见,本来就雾蒙蒙的。

    我们一行四人决定探访一条千年古道——黄葛古道。我和会本来要同飞一起步行前往,五六公里的路程,快的话得一个半小时。同行一个年轻的女孩不太想走路,于是改乘公交出行。倒是学会了用乘车码扫码付的事情。

    车穿过重庆的大街小巷,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拐弯抹角,走走停停,在拥挤的城市中,我们透过车窗一览重庆人繁华中的宁静生活。在偶尔出现的“XX古道”牌匾前,感受老重庆台阶式生活的历史深厚感。过了海棠溪站后,车就驶入了南山。山路崎岖盘旋,林深树古,高树与矮树俯仰生姿,高大黄葛树于低矮的灌木丛错落有致。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绿植混着长满了山上的空地,这里俨然看不到冬的影子。

    在来重庆的路上,沙坪坝某中学的一位朋友鸣就关切的问我:我们重庆冬天冷得很,你可会受得了?到了之后,才发现,重庆比起我们洛阳算是暖和多了。在家里手都冻的不能出来,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小刀片一样。在重庆,风吹在脸上没什么感觉,完全是“吹面不寒”啊!难怪这绿植长的茂盛!

    转眼间,车已行至南山顶了,居高而望,远处车水马龙的城市仿佛画里的灯火辉煌,高楼矗立,仿佛一个个巨人,守护城市。纵横盘旋高低错落的立交桥仿佛城市的大动脉,光影变换中,跃动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黄桷垭古街到了,有下车的乘客请从中门下车!”

    “到了,到了,下车!”我似乎是激动地说。


    下车后我们顺路向前又走了百十米,一座金碧辉煌挑角飞檐的三层古楼闪耀眼前——贵州商会馆!这里就是黄桷垭古街了!街口一块巨石,上刻黄桷垭古街的历史。

    石文如下:

    千年黄桷垭

    一道通古今

    黄葛古道,乃巴渝第一古道,始于唐朝、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是巴渝十二景之一,至今逾千年历史。黄葛古道,原起点于重庆城的海棠溪码头、古道依山而建,因道路两旁尽是黄葛树(又名黄桷树)而得名。

    黄葛古道是历代渝黔、渝桂、渝滇商贾的必经之路。古巴渝驰名的青铜、瓷器等工艺品,丝绸、蜀绣等纺织品,汇集于重庆城,由商贾组织渡船过江,再由马帮、背夫驮运,首经黄葛古道运往黔、桂、滇;与此同时,云南、贵州有名的茶叶、药材、皮毛、土纸等货物最后经黄葛古道近入重庆城。

    各类商品从海棠溪沿古道上黄桷垭,其地势陡峭、山路峙岖、漫漫长路,负重前行到达垭口时,己是人马图顿,此处便成为背夫、马帮集中歇息之地。有人瞅准了商机,于是在此建房住家提供服务,故成为黄桷垭老街之起源。

    黄梅垭从背夫歇息之地、官府驿站、驻扎兵营,连渐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古街,至明清达到鼎盛时期。昔日的黄桷垭古街,如同一幅繁华美丽的“清明上河图”。

    光绪15年(1889年),因黄桷垭的繁荣,巴县在此设立崇文镇。光绪17年(1891年,重庆开埠、助推崇文镇进一步发展,随之贵州商会馆、云南商会馆相继在古街中建成开埠。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部,黄桷垭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指挥中心,黄桷垭老街成为文人学士、爱国志士等有识之士的居住聚集地。

    如今盛世,南岸区委区政府等资对老街进行了修缮改造,黄桷垭老街重现昔日繁华之景象。

    公元二0一八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慢行】夜探黄葛古道(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nn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