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作业:
一推开房门,苏苏周身便被熟悉的气息幽幽裹住,是木质家具若有若无的微香,是软绵绵、凉幽幽的味道,是陈旧又亲切的感觉。
白墙壁泛了黄、绿窗棂褪了色,黑色猫头鹰挂钟一只眼珠子斜在眼角,另一只眼间或一咕噜,尾巴跟着好笑地歪一下,如同得了半身不遂。
苏苏连喊几声“妈”,无人应答,打电话,也无人接听。
这个时间点,妈妈会去哪儿呢?这次回来她没有打招呼,情场失意忽然就很想家,现起意买了高铁票回到小城,可妈妈不在。
自己的卧室里,床上的被子被叠成了豆腐块,书桌上除了几本书,就是一个巴掌大的收纳筐,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中秋节回来时吃剩的小零食,应该都过期了吧。
卫生间的窗户开了半扇,暖瓶里的水还很热,妈妈显然离开不久,也许,是买菜去了。
苏苏推开妈妈的卧室。
迎面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相框有点开裂,右下角的黑褐色中露出一线白。那年,苏苏六岁,扎着两个羊角辫靠在爸爸怀里,年轻的妈妈笑吟吟地看着丈夫和女儿,眼睛里流淌着幸福。
如今,苏苏二十四岁,不知不觉就是十八年。难怪照片褪色,相框开裂,十八年可不短了,郭靖长成独自从蒙古到中原的少侠,去找杨康比武;杨过也浪迹江湖风霜满面,终于在思过崖下见到龙儿。
老式木床上蓝白条纹的粗布床单旧了,五斗柜上的玻璃板下压着的照片旧了,这个家里十八年来似乎也就这么点变化,那张桐木的一米八大床靠着墙,占据了妈妈卧室里二分之一的空间,她在父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都睡在这张床上,和妈妈一起。
爸爸的意外离世,不只带走了这个家的主心骨,还带走了这个家的胆量。苏苏和妈妈都怕黑,天一黑,母女俩就打开每个房间的灯,熄灯后,她躺进妈妈怀里才觉得安全,她感到妈妈也使劲地抱住自己。
后来,她在书里看到“相依为命”这个词,便想起和妈妈紧紧依偎在大床上的日子。
九岁那年,有一个长方脸,浓眉毛,高高大大的叔叔常来家里。他的力气很大,帮妈妈换煤气罐、扛纯净水,还会修电灯、换水管。
妈妈看着他,脸上的笑容从起初的客气,到后来的由衷,苏苏开始惶恐。
其实,父亲在她心里已经慢慢模糊,只剩下一些片段,最清晰的不过是全家福中值得依靠的样子。她在意的是妈妈,怕妈妈被抢走。
奶奶偶尔挎着一篮子菜和鸡蛋从乡下来看苏苏,悄悄问她这个家里都有谁来。
听到只有妈妈和她两个人,就很欣慰的摸摸她的头说,你妈没再找就肯定能对你好。要是找了别人,再给你生弟弟妹妹,怕不能像现在这样疼你喽。
苏苏也觉得是,就怕妈妈被抢走。人的心就那么大,装的人多了,当然就没那么多的爱。
就像她有个最喜欢的小伙伴叫阿花,她上学、放学、上厕所都会叫阿花一起。但阿花常常忘记她,因为阿花的朋友多,常被别的伙伴们拉去别的地方。
发现妈妈和叔叔在一起笑容变多的时候,她开始大哭大闹,不许叔叔来家里,把他带来的娃娃和衣服扔出门,每天晚上抱着全家福睡觉。
她缠着妈妈答应,不和叔叔结婚,也不和任何人结婚。
妈妈答应了。就在这张大床上,黯淡的灯下。她半是哀求半是安慰地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我来和你结婚,妈妈。
妈妈咧了咧嘴,就关了灯,摸着她的脑袋,在黑暗里说,等你长大,妈妈就老喽。
从那时起,叔叔真的没有再出现,这个家里只有两个人,上高中,她重新回到自己的卧室,这张大床上只余妈妈自己。六年前,她去省城上大学,只有寒暑假回来住几天。
她记起自己是因失恋的悲伤所以忽然想回家,但此刻,那悲伤似乎被什么包裹住,没有很痛。她反而很想问妈妈,十五年前答应自己的那个瞬间,心里是什么滋味,悲伤难过,还是别的?
有门响的声音,苏苏回了神,抬手擦了擦眼角和脸颊。
是妈妈在说话,“简单炒两个青菜,快点吃好,我们去看演出。”
“好的嘛!”是个男声。
苏苏决定此刻就在这大床上先好好睡一觉,这次,她绝不打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