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成为作家》这本书。当时我想,这样噱头的书名,也就是些个伪“著作”而已,对于真正需要的人未必能有什么帮助。在浏览了一些比较畅销的美国现代写作书籍一段时日后,又撞见了这本《成为作家》,而且,非常惊诧于那么多人在称赞它,说是对于写作,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一部具有相当意义的作品、很有用的指导用书。原本基于对女性思维的轻视有些放了下来,尝试着读了起来,没想到,确实,作品对于学习写作的人来说,确实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启蒙教材。从心理到思维,作者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地讲述叫学习者能够轻松地看懂,跟着学习下去。并且,作者对于读者的心理把握的很到位,能够理解人的心理特质、思维特质,依据这些来确定这本书的表述节奏,让学习者在没什么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流畅地跟着学习,起到好的学习效果。
夸赞了一番作品,那么,《成为作家》这本书到底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个初学者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呢?我的第一遍阅读的结论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的准备,二是思维的训练。
从心理上来说,作者用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来强调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名并不亚于“天才作家”才能达到的优秀作家,因为每一个人都具备成为“天才作家”的水平,即使本身并不具备“天才作家”与生俱来的天赋,也可以通过学习达到“天才作家”的水准。作者认为,许多有着作家梦的青年学生的放弃,不在于他们的能力,而是环境导致的他们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只要能够克服心理的障碍,运用好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完全可以达到“天才作家”的水平。
关于如何才能成为作家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几个步骤。
第一,寻找自己;准备素材。
作家首先要了解自己,自己创作的倾向性、创作的风格,等待。怎么样才能够准确地、深刻地了解自己呢?无意识的创作是最佳的方法。人只有在无意识,或者是下意识,而非是有意识地控制的时候,才能够暴露出真实的自己。
无意识创作的方法:
在每天清晨起床后,不做任何事情、不说任何话地,立刻去写作。记录下来夜里的梦境、昨晚书籍的印象、昨日遇到或者思考的事情的余留记忆,无论什么,就是在完全不刻意的情况下,大脑中的留存,把这点留存注入笔下。
之后,再确定当日的第二次创作时间。和清晨的无意识的创作内容一样,一样地记录脑海里的东西,随便是什么。但,非常重要的是,当日约定的时间一到,立刻就要去完成约定的任务,无论再任何情况下,都要去完成,并养成习惯。
如上述地创作之后,便不再去阅读已经创作完毕的片段,或者小品,将作品搁置起来,带到几个星期之后再拿出来看。这时候,结果就出来了。
从几个星期的每日两作“无意识”中,可以看出作者适合哪种类型作品的创作,是小说还是戏剧、是纪实文学还是虚拟文学等等;从中还可以找出作者的创作风格,令作者能够及早地意识到,并沿着自己的倾向性走下去,以便及早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这些无意识的创作中,作品突破了日常中意识的局限,让无意识引领着创作到达了一个作者完全预料不到的空间和寻常境况下完全达不到的高度,即使是作者自己都难以认识的自己。
所谓的创作,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寻常的自己,找到那个并不经常出现的非凡的自己出来,让那个非凡的自己带领着自己去充分地达成作者的梦想。
在无意识创作中获得的素材是非凡的,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日后的创作中去,或者形成短篇作品,或者成为长篇作品的有机组合部分。
第二,认识无意识,学会驾驭无意识,让无意识无限的创造力成为作品创作的源泉和支点。
认识无意识是什么,在创作中起到的作用。
无意识是深藏于人的大脑中的一个部分,日常中,在有意识地“规则”下,无意识在运动,并且起着作用,但并不为人所认识。能够很好地运用无意识是所有优秀的艺术家的思维特质,哪怕有些艺术家并不能够意识到、说出来。
无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是,打破有意识的控制,让创作冲出日常的禁锢,在无限的空间里发挥有意识无法想象的无穷的创造力,这就是创作,最好的创造。
合理地运用无意识和有意识,使创作达到应有的水准。用无意识创作,用有意识去检查,用理性去让无意识的创作更加趋于合理。
无意识的创作不仅在于情节、场景的描述和表达,还在于对整个作品的构架,对于脉络的组建,也就是说,整个作品从整体到细节,无意识的主导作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有意识只是起着检查、审核的作用而已,对作品的创作并没有多少贡献。
如何驾驭无意识?
要能够找到进入无意思的渠道,并且能够沉入其中。除了一天两次的无意识创作,还应该训练自己能够达到随时能够进入无意识状态,也就是随时能够进入创作的状态。创作是一个长期的额、艰苦的事情,而随时能够进入无意思的创作状态,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最好的释放压力、减轻负担,轻装长袭的办法。
第三,休息时间、无文字空间的利用,让所有的一切都服务于创作。
作者认为,所有的作家的思维都不可能有片刻的停滞,作家的思维始终在围绕着作品工作着,即使在貌似静默停滞的时候,作家的思维依然在为作品工作着。因此,作者建议,初入道者应该学会灵活有序地运用脑袋,让大脑充分地为作品服务。
作者建议,找出天才的第三者,让第三者统领整个的创作;学会,并找出自己的最佳构思空间,运用貌似的大脑空闲,在无意识中构思作品,以便达到最佳的作品结构。要懂得运用工具,为自己创造出无意识的空间。
作者建议,在无意识中去找到故事,并且在循环一圈之后,在床上平躺着假眠二十分钟后,立刻起身去创作。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不带磕绊地流畅地完成。
作者建议:当人感到有一点疲劳,或者尚在创作的不错状态之时,应该停下来,并且约定下一个创作时间,并坚定地执行这个时间的约定,继续完成创作。并且,这个时间的间隔不能超过一天,不能放在隔天或者其他的时间段里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作品保持的风格和气息保持一致性,不会产生令人发现的风格不一等问题。
作者认为:过去的无意识创作都是作品创作的最好素材,都可以加以充分地运用。
作者建议:作家必须有好的、持续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并非无休止的,而是有选择的。特别是在完成一部长篇作品的过程中,作家的阅读应该是有限制的,应该尽可能远离和正在创作的作品的同类型作品、不去阅读文学作品,尽可能跨语种阅读,在其他学科中阅读。比如历史、经济、军事等等远离在创作品的范围。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作品的文风发生改变,内容被拐向成熟作家的作品。
作者建议:利用一切的物质去激发无意识的创作启动。比如,只要开机,潜意识里就启动无意识的创作欲望。随身携带笔记本,让创作无处不在,从不停止。
第四,学习一个完整的创作过程。
防空,让注意力悬空,注意思维的变化。模糊中出现一个人物,给它一个名字。静默中,空空中,人物渐渐地清晰。接着,让人物自己在空空的思维里游走,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一直这样,知道作家知道的终点。
停下。
写下刚才出现的内容的人物,人物的性格等等,包括了次要人物的特征、作用、作为等等。再根据这些人物做出一个大纲。
然后,放空自己。平躺在床上二十分钟 ,之后起身,立刻坐到桌前,进入写作状态完成写作。如果一次不能完成,则当下约定第二次进入写作的时间,并且一定要在那个时间里去继续完成创作。这个时间的约定一定是在当天里。
任何作品创作完成后,都不要进入审读阶段,一定是起码在第二天后再进行阅读,最好是几天后再进行。创作和审读的时间越近,越难判断作品的质量,甚至都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
在创作过程中,尽可能地去挖掘。作品的好坏,全在于作者的眼睛,能看到什么,能看的多深。
文字的学习中,要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作家的文字。场景描写不行的,可以去看看优秀的散文家的相关散文;场景转换有问题的,可以去读出色的小说家的场景转换,…… 要一直看到疲劳,都不想看的程度。之后,去总结,去模仿。直到对方的东西完全变成了自己的。
关于作品的雷同问题,作者认为,从古到今,所有作家所写的内容,真实的内涵就是那几样、故事的核心也就是那些东西,为什么会长生那么多的优秀的作品呢?全在于作家对造型的把控能力。在千篇一律的核心内容的外衣上下足了功夫,使得古老的内容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家的手里千变万化,没有一篇雷同。这就是功夫。这功夫之围绕着两个核心转:一是故事的外形变化了,和过去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完全不同,读者看不出他们的同一处,而津津有味地重复地阅读着。第二,尽管内容是雷同的,或者完全一样的,但是,它所表达的意义却不同,作者在雷同的故事上注入了自己的观念,其宗旨在于结束这千篇一律的故事达成自己所需要的思想传播目的。因此,一个优秀的作品,不仅拥有好的、丰满的外形,它还必然拥有着丰富的思想,需要完成的传递内涵。
以上是对《成为作家》第一次阅读的收获,它将在对于《成为作家》的第二次阅读中得到完善。完善对于作家的认识,对于创作思维及方法的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