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问法问的不是特别精确,并不见得每个人都是一个别人愿意帮助的人吧,这样的人遇到这个如何成为这种问题该如何解答,会很尴尬吧。
好吧,这种问题暂且不说,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对我来说,获得别人的帮助还是比较多的,我也愿意帮助别人。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如何成为一个别人愿意帮助的人?
就我个人而言有那么几点吧:
1.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主要的基础就应该是信任吧。我每次认识人,和他熟识之后,我会有意的去挖掘他的特长(当我心比较的静的时候,我可以通过别人的讲话感受到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也算不上说是什么天赋吧,可能是小时候性格内敛喜欢察言观色慢慢养成的一种能力吧,小时候也为这种“技能”吃过不少苦头,因为人不可能是玩的,每个人言语中察觉的细小的虚伪的东西会被我放大,让我在那段时间非常的愤世嫉俗),好像扯远了,总之,我会大概心里有个底,这个人会是怎么样的,对我有帮助的部分,我会相信他,不如说在再不是特别要紧的情况下麻烦他帮一下忙,或者是请教学习一下。对可能惹他不舒服的事情尽量的避免。长此以往,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莫逆之交,我基本坚持豪猪法则,彼此都处在一种舒服的状态,见面会互相微笑或者打招呼,平时并不会有太多麻烦他的地方,但一到真正需要的时候,以前的良性的互动会发挥作用,对方基本会帮你的忙或者换种方式帮扶你一下。
2.礼貌。我出生在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小时候也不叫文静,对父母在礼节方面耳濡目染,改都改不掉。见到比我长长的,哪怕是打我一两岁,高一两个年级,如果碰到相处,没有加上尊称(比如XX学长,不加上学长两个字我几乎叫不出口。),这可能也是一种“病态”吧。但是另一方面,我见到人基本的礼貌一定会有,不管怎么样,请教别人一定会说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帮忙会说谢谢。这些看起来轻松平常的事情,不知,道超级个体的各位怎么感受,就我和观察来看这种礼貌性的东西真的越来越少在我这一代人身上,而且出现在理工科的男生居多(可能是我的一种偏见吧,我是文科出生,但我真的发现,相比人文社会科的男生,理工科一点也不注重边幅,显得邋里邋遢),比如大学上课,坐在讲桌内侧的同学如果要出去方便,对我这个坐在外侧的,没有礼貌用语而近乎用命令的语气对你说让我出去一下,有的干脆什么都不说,站起来好像我自己会懂自动起身让他出去一样,就我个人而言,我真的会非常的厌恶。我举这些是为了说明,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关键一点是要表现出谦逊,“谢谢”等用于可能在现代社会被滥用的毫无诚意,但是真的说了和没说给人的感觉是真的天壤之别,至少我是这样的。礼貌一方面是对别人帮助自己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内心保持真诚的一种反馈。自己的心都不真诚,为什么指望别人来帮助你?(针对礼貌这一点,我真心希望能有人来找我辩论,我怀疑我这种对礼貌的苛求是不是有点传统了)
3.合作。这个观点是我接触罗胖以及一系列的大牛人之后慢慢树立的。现代化社会的本质是合作。让别人离不开你,就是说发展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而且在你的关系网中越明显越好,你给别人提供了价值,别人反过才会帮助你。就是说,要想别人帮助你,首先必须做好你自己,拿自己有的去和别人,去合作。毕竟,别人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时间,而时间又是如此的宝贵。如果说大家都是一群渴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创造价值的人,那么自己不努力,不发展的自己能力作为和别人合作的资本,别人又为什么无偿来帮助你呢?
至于小窍门,怎么说呢,可以说有,可以说没有。能称得上窍门,我觉得就是利用人性嘛,想方设法让他的心舒服,他帮助你不会引起他的反感,就好了。比如说在寻求他帮助之前,主动地为他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和他走在一起聊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等等。
还有就是《细节》那本书里怎样影响别人那里,用上那些小技巧之类,我就不多说了。还有再直白一点,用钱嘛,不是说能用钱解决的不要欠人情债嘛。有偿的帮助总会总会有人来,只要价钱合理。
我是朱思丞,朱元璋思念丞相,而我思考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