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培护人体的正气,提高抵御和祛除病邪的能力,西医的说法就是提高免疫力,一般适用于正气虚是主要矛盾,病邪初起不盛的虚证,治宜补虚,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用针灸、按摩、气功、体育锻炼、饮食调养等方法。
祛邪就是直接祛除病邪,邪去则正安,一般适用于病邪是主要矛盾,正气未虚的实证,治宜泻实,通常以药物为主。
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即使在治疗实证,以药物祛邪时,也不能忽视固护正气,因为很多药物都会损害正气,历史上的名医都非常注重维护正气,如医圣张仲景、金元名医李东垣、明代张介宾和清代黄元御等。
强调扶正是中医与西医的最大区别,这与中医把疾病视为系统问题,而西医则把疾病看成是局部问题密切相关。
五、调理气血包括补气、调理气机、补血、理血四个方面。
气虚病证宜用补气方药,人体之气对脾、胃、肾、肺的功能影响最大,补气法尤其重视补脾胃之气。
五脏六腑在气机运行中的作用和特点各不相同,当气机失调时,需要针对具体的环节进行治疗,以条畅气机。
血与脾、胃、肾、肺、肝的功能密切相关,当出现血虚病证时,需要用补血方药生血补血。
当出现血瘀、血热妄行、血溢脉外等血液运行异常情况时,需要用理血方药进行治疗,血瘀治宜活血化瘀,血热妄行治宜清热凉血,血溢脉外治宜益气摄血、或清热止血,或温经止血。
气与血在生理上是密切不可分的,因此当疾病发生时,气血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气病及血,血病及气,都是常见的现象,治宜气血双补,或益气生血,或益气摄血,或理气治血。
六、调整脏腑包括调整五脏阴阳气血失调、调整六腑阴阳气血失调、调整脏腑之间的功能三个方面,前两个方面在病机篇详述。
调整脏腑之间的功能包括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抑太过扶不及、虚则补其脏,实则泻其腑等四个方面。
虚则补其母,用于母病及子的虚证,具体有:
[if !supportLists]1、[endif]滋水涵木法(即滋肾养肝法),滋养肾阴以养肝阴,适用于肾阴不足导致的肝阴不足,也适用于肝阳上亢的病证。
[if !supportLists]2、[endif]金水相生法(即补肺滋肾法),补益肺气之阴可滋养肾阴,而滋养肾阴又有助于肺阴,故曰相生,适用于因肺阴不足而不能滋养肾阴,以及因肾阴不足而不能上滋于肺的肺肾阴虚证。
[if !supportLists]3、[endif]培土生金法(即补养脾肺法),补养脾胃之气以益肺气。
实则泻其子,用于子病犯母,子盗母气的实证。当胃热心火旺时,用泻脾法;当心肝火旺时,用泻心法;当肝肾相火偏旺时,用泻肝法。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都是针对相生的脏腑之间,而抑太过扶不及针对的是相克的脏腑之间,有泻南补北法(即泻火补水法,泻心火以滋肾水),有培土制水法(即健脾温肾法,当脾虚失运,水湿泛滥而水肿时,温脾阳或温肾健脾治疗水湿停留),有抑木扶土法(即平肝和胃法,用于肝气犯脾),有佐金平木法(即泻肝清肺法,清肃肺气以抑肝木,适用于木火刑金的情况)。
五脏主藏精气而不泻,以藏为贵,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和,因此当五脏发生实证时,可以通过相应的六腑之一泻去外邪,当六腑发生虚证时,可以通过相应的五脏之一来补益虚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