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镜子里的自己

镜子里的自己

作者: 聆言玲语 | 来源:发表于2021-05-25 11:26 被阅读0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镜子。

    当我们站在镜子面前,会看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我为这个家付出的最多;我牺牲最?多;有一些事情我做的不合适,可是我是有理由的;我为别人付出很多,可是好像别人并不领情......

    曰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1]

    阳明先生说圣人的心就像明镜,照出人、事、物本来的样子;我们普通人的心如同昏镜,上面满是锈蚀、污渍和尘埃,所以哪怕我们照出东西,也是伴随着锈蚀、污渍和尘埃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人、事、物本来的样子了。

    镜子上的这些锈蚀、污渍和尘埃,就是我们心中的小我,我们的不明和贪欲。

    我们自认为对的、我们自认为我们付出是最多的、我们自认为自己是最委曲求全的、我们自以为自己是最努力的、我们自以为自己是做的最好的、我们自以为......

    可能这一切,都是我们自以为的,是我们自以为是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镜子。

    我们在自己的心镜照自己、照别人;别人也在自己心中照他们自己、照我们。

    他们一样认为自己是最对的、付出最多的、最努力的、最委曲求全的......

    所有人都在按照自己心境中最对的、最好的方式过自己的生活。

    尤其我们孩子,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认为对自己最好的,没有哪个孩子想我必须要坑自己一把。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孩子在坑自己,但是孩子自己肯定不是这么认为的。

    只是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没有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或者我们用大人的视角,试图违背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强行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去行事。

    阳明先生对自己评价“恶且为免,况于过乎?”连圣贤都认为自己有很多过错,甚至连恶都会有。

    我们凡夫俗子,怎么可能没有过错呢?

    这些过错,就是我们的贪心贪欲、错知错见等障蔽自己的小我,也是我们心镜上的锈蚀、污渍和尘埃。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

    这个逐渐祛除心镜上的锈蚀、污渍和尘埃的过程,叫“磨镜”,也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大学》称之为“格物”,《道德经》称之为“损”。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4]

    我们说“圣人多过,小人无过”。所以我们不怕发现自己的过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所以当我们所有事情都有理由的时候,就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时候。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5]

    真正有德的人不会四处彰显自己的德行。

    阳明先生说“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真正有德的人跟愚夫愚妇是无异的,不是高不可攀的。

    当我们逐渐去掉心中的错知错见、偏知偏见,去掉贪心贪欲,我们逐渐心镜光明,可就逐渐可以看清事情的本质了。

    参考

    [1]^《路澄录》

    [2]^《道德经》48章

    [3]^《大学》

    [4]^《教条示龙场诸生》

    [5]^《道德经》第38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镜子里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vq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