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登灌雀楼》

《登灌雀楼》

作者: 相信未来_0c23 | 来源:发表于2017-10-03 11:02 被阅读0次
《登灌雀楼》

1、陪孩子成长的关键词

❶ 如何增长见闻,提高能力呢?

❷ 养成读书的习惯,打开眼界

2、给孩子最好的文学才艺启蒙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赶考路过鹳雀楼写下的绝句。整首诗对仗工整,形式优美,气势如虹,在登高望远中展现了的诗人不凡的胸襟抱负,充满豪放和爽朗的情绪,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白日依山尽”,“白日”是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我们看过去太阳就似乎变成白色的了。“依山尽”是说太阳沿着山的边上一点一点落下去。这一句诗人展现了非常宏大的空间美,描写了天空的景色——“白日”,远方的景色——“山”,动态美的“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黄河波涛滚滚,奔向大海。此时诗人在鹳雀楼上,而鹳雀楼在山西属于中原,是看不见黄河入海的。所以这句诗描写的是虚景,是诗人脑海里面的画面。人们常常用流水来比喻时间流逝,孔子说“逝者如斯夫”,意思是逝去的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不再回来了。看,黄河奔腾不息,流向大海,在历史的长河里,从未停止。当我们也站在高处,向四周遥望时,就能够体会诗人描写的时间和空间的壮美。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要想看的远,看到更美的风景,就要再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出新意,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紧密。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

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并不是描写的景色多奇特,角度多么吸引人,而是诗人的感触真正打动了我们。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才能增长自己的见闻,提高自己的能力。

3、和孩子们一起探索

❶ 带孩子们去高处俯瞰,让孩子说说他站在高处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在低处看不到的。

❷ 可以延展给孩子讲讲《劝学》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让他们慢慢学会在环境中适应,借助周围的力量。

4、给孩子们的小百科

❶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楼高三层,传说常有鹳雀停留,因此得名;

❷ 尽:消失;

❸ 穷:穷尽,达到极点。

相关文章

  • 《登灌雀楼》

    1、陪孩子成长的关键词 ❶ 如何增长见闻,提高能力呢? ❷ 养成读书的习惯,打开眼界 2、给孩子最好的文学才艺启蒙...

  • 登雀楼

    远上雀楼 ,独望天下 。山连云雾 ,万江奔流 。 水有波澜 ,浪带破折 。明日独照 ,光震四方 。 季陵不诵 ,鹳...

  • 登鸛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亦登雀楼

    《亦登雀楼》 古人荣登鹳雀楼, 一曲古韵颂千秋。 学而进阶识长进, 履步浩然云中游。

  • 《登鹤雀楼》

    敬临王之涣诗一首

  • 再读《登鹳雀楼》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

  • 唐诗英译 - 登鹤雀楼(王之涣)

    唐诗英译系列。译者为加拿大政府认证翻译官,母语为中文。自幼在加拿大长大,英语运用纯熟,更胜母语。 本系列不强调字面...

  • 暑假所背古诗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1.《登 鹳 雀 楼》 wánɡ zhī huàn 唐 ...

  • 效古人

    身寄天地如蜉蝣, 声名不播似草芥。 他日若登铜雀楼, 也当横槊来赋诗!

  • 秋风转摇落

    读经典,写经典。 裴洪顺书 行书 秋晚登古城 唐人诗作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登灌雀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wx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