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统武术
王羲之行书笔画技法(二)

王羲之行书笔画技法(二)

作者: 清水常天 | 来源:发表于2019-12-09 13:05 被阅读0次

    (三)撇法

    在王羲之行书中,撇法可分为短撇、长撇两种。长撇根据外部形态又可分为斜撇、直撇、弯头撇、回锋撇等。就撇的起笔、收笔来说,有起笔藏锋,收笔露锋的;有起笔、收笔都是露锋的。就撇的变化来说,有长短、粗细、曲直等变化。撇划不同形态的运用,对字体结构的开合与内敛,收缩与放纵有重要作用。

    短撇

    逆锋起笔,稍顿后调至中锋向左下方快速撇出。此撇虽短小,但它往往在整个字的头部,其用笔的轻重决定整个字的势态,因此很重要。如《兰亭序》中“化、系、欣、和”等字。

    斜撇

    露锋或藏锋起笔,顿笔后向左下做弧形撇出。在行笔中不宜过快,速度要适中,斜撇是王羲之行书中极具特色的笔划,其行笔要先重后轻,自然撇出,如“人、会、合、文”等字。

    直撇

    藏锋起笔,稍顿笔后,向左下作直行撇出。因字形结构变化,要掌握好撇出角度。收笔时,有的直撇出锋呈尖状,有快捷有力的感觉,有的直撇不出锋驻笔回锋,至左下嘎然而至,显得粗壮雄浑。如《兰亭序》中“在、左、者、为”等字。

    弯头撇

    弯头撇多用露锋起笔,有承前笔之意,然后向右下稍顿笔再向左下由重到轻行笔出锋,并依字形结构变化撇的弧度。如《兰亭序》中“九、有、大、妄”等字。

    回锋撇

    以露锋入纸下行,至末端折笔带锋出钩,作曲钩状,出锋与下一笔画呼应。向左上出锋,为左向回锋撇。如《兰亭序》中“感、盛、水、及、期、茂”等字。

    (四)捺法

    捺古人称磔,古代祭祀时裂牲称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笔毫尽力铺散而急发,比喻捺法是展势加力,一波三折而行。王羲之说:“捺不宜迟,迟则失力。”欧阳洵说:“一波常三过笔。”捺划所表现的波折与其他笔画相比较,是较特殊的书写方式,因而,其是一种具有特色的笔划。一般而言,捺画的起笔和撇的收笔形成呼应,其像是人的手足,它伸缩长短的变化,对字体重心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在王羲之行书中,捺有多种形态,可以分为斜捺,平捺,反捺三大类。

    斜捺

    斜捺大多是顺笔露锋入纸,接着向右下行笔,并由轻至重作顿笔,再调整至中锋行笔,并收笔出锋。如《兰亭序》中“叙、峻、水、春”等字。

    平捺

    平捺往往是接上一笔势,顺势起笔。在向右行笔作弯,平稳渐捺。可以不明显出现捺角,角度略平,并根据字形灵活处理运笔过程,以达到一波三折的效果。如《兰亭序》中“游、遇、述、越”等字。

    反捺

    反捺有出锋反捺和藏锋反捺两种,以露锋起笔,然后向右下作顿笔,回锋收笔至划内,成藏锋反捺。或作顿势回锋收笔后向左下出锋,成露锋反捺,并与下一笔形成映带。如《兰亭序》中“怀、殊、映、骸”等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羲之行书笔画技法(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yb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