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不是药神》引爆了暑期档影视市场,各路公众号、媒体文章从公司、演员、医药各角度展开分析,而一些研究也似乎把重振市场信心的希望加在影片身上。但一般来看电影似乎是经济的反向指标。
笔者跟着《我不是药神》的热度,浅浅聊下,是不是电影行情越好、经济越差。
有研究说,美国经济越差的时候,口红销量越好。这个被称为“口红经济”,以口红反映经济情况。其原因在于,经济差的时候人们在房产旅游汽车奢侈品等上面的大宗花费减少,但能更多的投入在一些成本较低的娱乐美容消费上;同时,经济状况不好,没有更多的订单或销售、大家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中,自然有时间来娱乐,而且也需要从娱乐中获取一点精神慰藉。
与“口红经济”相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例如 裙摆指数,是说女人的裙子越短说明经济越好;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内裤指数”,解释说追踪男式内裤的销售就可以得知经济复苏的情况,内裤作为必需品、只有当经济急剧下滑时,购买新内裤的频次才会降低。
对于电影,是不是也符合这些非主流理论?
1、案例说明
娱乐业从经济衰退中获利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规律。据美国影业联合会统计,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曾遭遇七次经济不景气,其中五次电影票房反而有大幅上升。“9·11”事件之后,全球经济一片叫苦不迭,而娱乐业却一枝独秀。当时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下跌至63年来的最低点2.1%,娱乐支出却升到了一个占总支出8.4%的高百分比。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各行业都显示出低迷的态势,但美国本土票房总收入达到了93.3亿美元,比前年增加5.4%,而海外票房总收入为171亿美元,也增长了近5%,两项数字均创下新高。中国2009年的情况也是一样,《变形金刚2》在中国热播,电影院不但没降价,反而涨价。仍然有大量观众涌入电影院,早、午、晚和夜场,场场爆满。我在7月中旬去上海新天地电影院看《变形金刚2》,票价竟然是100元一张,比香港还要贵,这就是萧条经济学的背景。
更多具体案例参见:https://mp.weixin.qq.com/s/Zy2yeBXBcKcxZFYbFMNYYg
2、数据对比
从GDP增速来看,票房收入与其并无明显关联;但CPI增速与票房收入却是负相关。可能的解释是,GDP是国家层面的产值统计、口径涉及三大产业(农林牧渔、工业、服务业)、偏生产,而CPI是对产品价格的衡量,偏低时说明通胀紧缩、因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导致价格普遍下跌、市场处于不太景气的状态。因而 CPI增速与票房收入的负相关,可以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经济越差、电影票房越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7717/f78ccf61107e9bff.png)
图1 GDP同比与电影票房同比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7717/eb727abb1327e016.png)
图2 CPI同比与票房同比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7717/1947dcddb8b79e61.png)
图3 CPI同比与票房同比散点图
简单验证下,后续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