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长安的荔枝》有感<一>

读《长安的荔枝》有感<一>

作者: 没事记一笔 | 来源:发表于2023-07-18 05:16 被阅读0次

最近公司搞升职,自知希望渺茫,决定偃旗息鼓,静观其变。想起看过的一部小说,是马未都的《长安的荔枝》,讲的是一个小公务员要在贵妃寿诞之日,从岭南千里迢迢运送新鲜荔枝的故事。想到这个故事咂摸品味一番,尝出很多滋味,且听我慢慢道来。

小公务员叫李善德,这天上班期间跑到郊区买了一套房,虽然掏空了所有积蓄,但终于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喜不自胜。快速徒步回到机构,上司百般殷勤,请他喝酒,要委任他一项重要任务,成为荔枝特使。他感恩上司的垂青,在上司的百般热情中,接受了这项任务。

他以为像往常一样的程序送荔枝,谁成想文书被做了手脚,外表看来照旧,暗里被遮挡了鲜字,一字之差大有不同。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从岭南到长安,交通不便,且没有冷藏技术,五千里之遥,山隔水阻,一定要送到鲜荔枝,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善德欲哭无泪,找上司收回成命,上司冷冷的说他已经接受了任命,绝没有更改的可能,说的义正言辞,跟上午对李善德的热情判若两人。李善德说文书做了手脚,觉得冤屈,上司找几个同事作证,文书绝对没人拆封过,同事们都不肯道出实情,都巴不得李善德接受任命,成为背锅的人,那么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哪里肯帮他说话。

李善德人微言轻,又没有同事真心相待,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想过逃走,可上天入地莫非王土,任你四海逃窜,终究逃不过当权者的魔掌。也想过自杀,可还有妻儿老小需要养活,若撒手人寰,家人的命运更加悲惨。只能硬着头皮往前看,好在他还有朋友可以诉说,准备找朋友做好托孤的准备,万一差事没办成丢了姓名,委托朋友照看妻儿老小。

李善德约了两个朋友,一位朋友在某机构任职,也是一名大头兵,不过为人豪爽,结交不少官府中人,小道消息灵通。据他说派鲜荔枝使者,从皇帝有这个想法开始,向下委派人执行,好几个部门把皮球踢来踢去,都不愿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消息灵通的人,早做好了应急的准备,紧急避险。最后踢到了权利最小的李善德所在的部门,给了最容易欺负的小人物李善德手里。

这是一件每个人都知道办不成的事,却没人敢忤逆皇帝的意志,靠权利一级压一级,落到无力反抗的替罪羊身上。在职场上下级消息不灵通,靠中间小领导传达,他们会权衡这件事的收益,分配给哪些人做,如果你不是嫡系,突然领导告诉你要冲锋陷阵了,多数情况你就是炮灰的存在。但你又能如何选择呢?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接受。否则给领导的印象就是难调动,不听话,往后的日子更加难过。

不过,李善德的这位朋友却告诉他,这也是个机会,利用荔枝特使这层身份做更多的事,就算任务没完成,趁机捞点油水,给妻儿老小留点财产,不失是一件好事。荔枝特使游离于正规编制外,办的却是皇帝的差事,有至高无上的隐形权利,谁敢不配合,向皇帝告状,让他在皇帝面前形象扫地,多数仕途也就到头了。

记得我现在的上司说过,他选人的第一个标准是听话,其次才看能力,起初我对这样选人深感厌恶,这不是逼人向上谄媚,说好的不唯上,成了一句口号,那些正直不妥协的人,都被排挤走了。后来也带过小弟,在能力相当的两者之间,会倾向听话且踏实干事的人,只要不出问题,不给自己添堵找麻烦,何必要跟不好相处的人拌嘴,给自己找不痛快呢?所以自己也会特别注意留给领导好印象。人在选择一件物品或一个人,肯定是根据喜好选择的,这是人性使然,皇帝也不例外,那么多人凭什么给你升职,多数源于好印象。

李善德听闻好有道理,反正横竖都是死,不如捞一把死得其所,给家人做点贡献。他的另一位朋友告诉他,你都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怎么知道事情不可能完成,如果经过一番努力后宣告失败,死也没有遗憾,走出去试试也许还有转机。

李善德听闻朋友的分析,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相关文章

  • 读《长安的荔枝》有感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一本书,名叫《长安的荔枝》,作者是马伯庸。感叹作者博学多识,文笔流畅,环环相扣,读来引人回味无穷。...

  • 细品荔枝一:沉舟莫救还是拼死一博?

    文/时光流淌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特别优秀的书评——沁欢小姐姐的《一颗荔枝引发的感慨——读《长安荔枝》有感》[http...

  • 绝处逢生,一将功成万骨枯

    ——读马伯庸《长安的荔枝》有感。 看到书名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意思,马上想到了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长安的荔枝》有感

    读完了这短篇小说《长安的荔枝》,我竟觉得后劲十足,耐人寻味。 可能是并不熟悉环境的缘故,才倍感新鲜。加上情节上环环...

  • 读《长安的荔枝》

    长安回望锈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宝十四年,年过半百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件棘手的...

  • 读《长安的荔枝》

    作者马伯庸在一个徽州文书看到基层小史周德文的经历,从周德文的视角去审视史书上的大事,由此写出了《长安的荔枝》。“一...

  • 读《长安的荔枝》

    作者:马伯庸 >>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 “骨肉恩岂断,男...

  • 读《长安的荔枝》

    只是因为贵妃身边的近侍多了一句嘴,他说他家乡岭南的荔枝鲜美可口,是为了取宠而媚上,亦或是单纯思乡而念及,我们不得而...

  • 读《长安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诗。我小时候读到这句诗时,只觉得画面很美。晨曦中一匹骏...

  • 读《长安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因为圣上的一道御令,底下的人就得为此付出许多。 长安城九品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长安的荔枝》有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ag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