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华寺,孙中山接到冯玉祥来电,电邀北上商讨和主持解决时局问题。段祺瑞、张作霖也表示欢迎孙中山北上。孙中山由韶关大本营返回广州,部署北上事宜: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谭延闿任北伐联军总司令,驻守韶关,负责大本营事务;程潜经略湘鄂,任建国攻鄂军总司令,林伯渠任政治部主任;熊克武任建国川军总司令,贺龙任建国川军第1师师长,授中将军衔;汪精卫、宋庆龄、戴季陶、李烈钧、孙科等20余人随行。
11月10日,孙中山在广州发表《北上宣言》:对内“推翻军阀”,召开国民会议;对外“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13日10时20分,孙中山偕宋庆龄、李烈钧等20余人乘永丰舰扶病北上,胡汉民、许崇智、杨希闵、刘震寰等乘江固舰相送。下午3时抵黄埔,蒋介石等军校人员登永丰舰迎孙中山登岸。
黄埔一、二期学生正在对岸的鱼珠炮台一带实施战术演习,并作筑城工作,蒋介石陪孙中山前往检阅。检阅后,孙中山对蒋介石说:“我这次去北京,明知很危险,祸福难以逆料,将来能不能回来,实在不敢预测,不过,北上是为了革命,是为了救国救民,虽有危险亦何所惧?何况我已五十九岁,死也可以瞑目了。”
蒋介石不料孙中山忽作此语,十分震惊,问:“先生为何今天这样说?”
孙中山说:“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时,倘在二三年前,我就不能死。今观黄埔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续我的革命事业,实行我的主义,我死亦无憾了。”说着不胜凄恻。
下午5时50分,孙中山再登舰向香港航行。汪精卫已先一天赴港,在港等候。
孙中山凝望黄埔,心里是永别的痛,眼里是依恋的情,脸上却是泰然若素,坦荡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