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但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也是获得成长的主要方式。每一位父母,想必都有过对孩子无可奈何的时刻,孩子变得不可理喻,好话坏话说尽了就是不听。本书作者劳伦斯在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中发现,在这些走投无路的时刻,游戏力养育方式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他认为这些事情之所以困扰我们,并不是孩子不听话不配合,而是我们没有找到和他们建立联结的有效方式,因此陷入了抱怨和指责的怪圈。这时,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解救我们,无疑就是游戏力。游戏力的价值,我们可以分为三点来论述。
第一个价值,就是培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让他们充满活力与能量。作者研究发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经历着联结—断裂—重新联结的过程,并且不断循环重演。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可以通过温柔的对视就能与他们建立联结,感受彼此的爱。稍大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聊天、游戏保持亲密,甚至偶尔出现分离,比如父母上班或者孩子上幼儿园,但在心理上依然有联结。这种联结会越来越趋于稳定,变得平淡随意,就像一些大孩子很爱父母,而不需要每时每刻都去黏着父母一样。作者认为,这种状态在出现分歧或者矛盾时,我们才能意识到亲子的联结是否还像往常一样亲密。
和孩子保持亲密联结的父母,善于满足孩子的内心。在这里,作者把孩子的内心需求,比作一个杯子,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水来保持充盈。当孩子累了或者伤心时,或者对父母失望时,代表杯子要空了,需要我们加水,一旦加满水,他们就会活力满满地去探索去尝试。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有时候仅靠想象一下自己的父母,或者安慰自己,和其他同伴保持联结,就能够蓄满杯子。他们在长大后,还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发展兴趣等来蓄满杯子。但安全依附感不强的孩子,面临的情况就会很糟糕。没有孩子会在内心的杯子空了的时候,告诉我们,“我需要续杯了”,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是,无休止地捣乱、叛逆、排斥父母,或者干脆封闭内心,甚至表现出恶意。这时,如果父母和孩子能够大笑着玩一场游戏,并坚持保持联结,效果就会好很多。当然这不意味着孩子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接纳,而只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引导。
游戏力代表了一种非常好的续杯方式。这个续杯,不是一次性注入就可以,而是在生活中保持不断地联结互动。作者还指出,有些亲子之间的联结只是浅层的,这种关系其实蕴含着联结断裂的可能。作者观察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发现她们只局限于表面的互动,实际上没有亲密感,这是一种典型的缺乏深层联结的情况。于是他创造了一个抱抱的游戏,让妈妈抱着孩子,帮助孩子释放想念妈妈的情绪,重新建立了深度联结。类似的游戏还有追逐游戏、木头人、捉迷藏等等。
游戏力的第二个价值,是使孩子更易于理解周围的世界,培养自信和力量,并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小孩子不如我们高大,也不如我们有力量,很多时候在大人面前,他们是自卑且无力的。在作者看来,游戏中的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互相尊重且彼此联结,能让孩子拥有力量感。孩子的自信力,来源于孩子能够拥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来源于孩子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可以对别人说“不”,还包含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我归属感。这一切都可以在游戏中充分满足。
在游戏中,孩子还能够获取更多的挑战和力量。在本书中,作者一直建议父母让孩子赢,然后慢慢加大难度。这个过程就是在游戏的欢笑中,演示了如何面对困难。还有的孩子说脏话,作者就采用说反话的游戏引导,孩子为了和作者对着干,就不再说脏话了。这些都既能够满足孩子自信心,又能够让他们配合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说,游戏力的价值,在于让孩子获取力量感和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了家长阻止孩子而孩子激烈对抗的局面。
游戏力的第三个价值,是让孩子从情感的受挫和内心的无力感中,得到康复和抚慰。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受到惊吓的孩子,他们会在玩玩具车的时候进行碰撞,或者幻想玩具之间发生战争,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来疏导内心的恐惧。可以说游戏是孩子的本能,他们无意识地玩游戏恰恰能反映出最真实的内心和情绪。有的父母只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就觉得心烦苦恼,却看不到孩子当时可能会累积起来的无力感。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力的方式,和孩子做游戏来平复。当然这个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孩子,他们在表达什么。有可能孩子会对游戏有特殊的要求,这时需要父母积极配合,用他们能接纳的游戏方式来缓解内心的不适。也有的孩子会乐于向父母倾诉,那么在积极倾听、接纳情绪的基础上,再进行游戏,无疑是更好的办法。此外,我们还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表达出特定的意义,来指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
如果有的孩子内心的受挫来自于父母,那么游戏力的作用就更明显了。孩子在受到父母的伤害后,会直接封闭自己,不喜欢与父母拥抱,不喜欢接近父母,于是父母就会更苦恼,不想理孩子。这样一来,亲子的联结断裂得会更严重。作者建议,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坚持与孩子联结,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哪怕这样看上去很傻很愚蠢,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让孩子得意地感受到父母的爱。而游戏方式则由孩子说了算,有可能孩子会建议我们一起搞破坏,那又怎么样?就跟孩子一起去玩吧,玩着玩着,在哈哈大笑的时候,我们做出一个小小的善意的改变,孩子也会乐于接受。重要的是,在游戏中,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总之,如果大人放下疲惫的心,放下内心的浮躁和不耐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会在孩子各种让人苦恼的行为背后,找到很多有趣又有效的游戏方式。
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一部分内容,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我们来总结一下:游戏力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深度的亲密联结,尤其是在面对亲子分歧时,游戏力能使父母更理解孩子,而孩子也更乐于与父母合作;游戏力还可以使孩子获得自信,拥有力量感,帮助孩子战胜负面情绪,修复受伤的心灵。除了这些,作者认为孩子还可以在游戏中获取认知和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坚定和乐观的品格等等,可以说,游戏就是孩子成长最基本的形式。
第二部分
说了游戏力的这么多好处,下面我们来说说今天的第二个内容:作为父母,如何成功地开展游戏力?
游戏力作为一种养育方式,听上去主角好像是父母,但实际上作者在论述游戏力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真正的主角是孩子。父母的作用,是在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游戏的氛围,这时孩子会很乐意寻找适合自己的游戏方式。而孩子的配合,就给我们开启了一扇大门,我们可以更多地贴近他们,更多地引导和轻推他们,使他们获得更愉快的成长。如何开展游戏力,我们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觉察并发现孩子需要游戏的时机。游戏力可以贯穿到我们生活的始终,但有一些情况下,显得格外重要。比如孩子需要我们和他游戏的时候,这种需要,有时会表现为孩子口头的请求,有时也会是行为的表达,最典型的就是孩子行为异常,捣乱、拒绝合作,这些都表明普通的沟通可能无法奏效,而需要结合游戏力进行。除了孩子的需要,父母在一些情况下也需要使用游戏力。比如感觉实在想不出办法来教育孩子,或者感觉非常疲惫,对孩子无可奈何时。及时觉察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状态,能够帮助我们恰当地使用游戏力,而避免出现一些情绪对抗。
那么接下来的第二个步骤,就是选取适合孩子和当时情境的游戏。这些游戏并不一定是我们大人特别喜欢的,但一定是孩子特别喜欢的,而且有几种游戏适用于所有孩子,有着深层的含义,其中之一就是打闹游戏。也许有很多人觉得,孩子打打闹闹太没有秩序感了,但在作者看来,并不是这样。作者所说的打闹游戏,不是真正的打架和攻击他人,而是一种玩笑和有分寸的打闹。比如把对方压倒,或者其中一方假装被压倒。打闹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使用和掌控自己的力量,他们看似在练习攻击,实际上也是在拿捏攻击时如何不伤害到别人的分寸,这是对自我的约束与掌控。此外,他们也能从这个游戏中获得对同伴的亲密感,释放自己内心的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防止情绪的冲动和爆发,还可以培养专注力、协调能力等。在打闹游戏中,我们要时刻与孩子保持联结,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平复情绪,也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但如果太过失控,或者出现不愉快,就要及时制止。还有的孩子可能会在游戏中发泄情绪,出现哭闹,这时我们也要尊重他,让他慢慢释放,听他哭诉内心的不快。
除了打闹游戏,角色置换、创设情境等幻想游戏也是经常使用的。有的孩子去医院被医生检查后,内心比较恐惧,他可能会在家里玩这样的游戏。而这时,如果爸爸妈妈配合他,让他做小医生,自己扮演被检查时恐惧的小孩子,孩子会觉得特别搞笑,内心的恐惧也会逐渐消散。还有的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父母和孩子可以进行角色置换,当父母黏着孩子不放时,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联结,从而有勇气做出分离的决定。这些游戏有丰富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自由发挥,非常适合孩子。作者还建议不要给男孩和女孩的游戏进行设限,他们都需要保持联结的游戏,也都需要增强信心的游戏,鼓励男孩表达情感,帮助女孩获得力量感,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步骤,就是要注意我们在游戏中发挥的作用,一开始是要跟随孩子,让孩子充分主导游戏。有时,孩子给我们提出一个游戏的玩法,比如让我们假装绊倒,或者要求我们发出怪异的叫声,我们会觉得好幼稚好尴尬,某一刻,我们会特别想告诉孩子,我们有个更好的玩法,你想试试吗?如果这么做的话,在作者看来,很可能会导致游戏力的失败。因为游戏,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是否享受其中,专注且大笑,才能确定游戏力是否运用成功。因此,放下我们的架子,放下我们心里的更多好主意,跟着孩子去做游戏吧,全身心投入时,我们和孩子都会得到很多联结和乐趣。比如有个被朋友排斥的孩子,非要扮演一个拒绝他人的角色,把对方当作讨厌鬼,这时他的爸爸就专心扮演一个搞笑的“哀求者”,顺便说出了交朋友的方法。孩子从这个游戏中感受到和父亲的联结,也了解到自己被其他朋友所排斥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还学到了交朋友的方式。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游戏中,父母都要充当配角呢?并不完全是这样。这就涉及第四个步骤,当孩子已经享受游戏的乐趣,但需要摆脱困境或者突破自己时,必要的时候我们要主导游戏。主导游戏就意味着我们要进行适当的干预,为他们创设更适合他们的游戏。比如有的孩子只玩一个玩具,而不敢尝试其他的玩具,这时就需要我们用其他玩具去吸引他,或者假装要抢走他手中的玩具。这样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在游戏中尝试新事物。再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暴力游戏,我们可以引入一个受伤的小动物的角色,让孩子学会照顾和保护弱者。总之,在主导游戏时,可以在孩子拒绝的时候坚持联结,也可以在孩子孤独时发起一些好玩的挑战,还可以在一些普通的游戏中引入重要的主题。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在原来已经玩得很顺利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以上就是关于第二部分,如何开展游戏力的全部内容。作者在这一部分给出的案例非常多,讲述的游戏过程也很详细,对于游戏中孩子的心理状态、大人的指导,也有很深入的分析,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主要内容,开展游戏力,需要我们觉察那些需要运用游戏力的时刻,选择适合的游戏,在游戏中先扮演配角,然后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扮演主角来主导孩子,以此来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利用轻推的力量,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
第三部分
以上讲的这些内容,是父母和孩子都比较乐于做游戏的正常情况。但我们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全是如此。假如我们疲惫了一天,路上又堵了车,到家时发现家里又停了水,孩子这时候想做游戏,我们该怎么办呢?再比如,孩子突然很暴躁,玩游戏的时候情绪激烈,很难安抚,这时候一直顺着他搞破坏吗?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内容,就是来讲述,游戏力中遇到的一些困境和解决办法。
第一种困境是父母的杯子空了或者不喜欢孩子的游戏。记得网上很流行一句话,不是你脾气不好,你只是太累了。很多时候,我们养育孩子,之所以觉得没办法、太苦恼,很大的原因是当时的情境下,我们身心俱疲,孩子成为压倒我们意志力的最后一根稻草。作者建议这些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休息一下,给亲密的朋友打个电话,或者建立父母互助小组等等,先把我们自己的杯子充满,再与孩子产生联结。当然也有的父母会喜欢在与孩子的游戏中,给自己续杯,这样孩子和父母的状态都可以回到正常的情况。每到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先觉察自己的情绪,然后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偶尔的不乐观和无力感,在内心安慰自己,然后在慢慢平复时再尝试采取行动来改善自己的情况。
游戏力中可能会遇到的第二种困境是:孩子负面情绪激烈、大吵大闹,无法沟通。作者从心理学角度论述,认为大吵大闹通常隐含着三种需求:依赖、独立和攻击性。有时我们也会困扰,为什么孩子什么都想要依赖我们,而有时什么都想要自己做。这其实并不矛盾,有些情况下,孩子的依赖并不是与我们联结,而只是在逃避外部世界,这时他们需要一点鼓励,从而走向独立。游戏过程中,孩子有可能会一直哭来宣泄内心的不安,但只要父母一直和他保持眼神交流和联结,他就会有勇气尝试。当然,也有的孩子会被逼迫而坚强,这样的孩子内心是空的,没有联结,他们去探索和尝试时内心也是不满足不愉快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也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要及时给他们支持与联结。有可能需要在游戏中,让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当孩子负面情绪太激烈时,也许会发脾气,表达愤怒,这时他们最需要一个冷静的家长。而一个比他们脾气更大的家长,只会养出两种孩子:一种是压制而懦弱的,一种是情绪容易失控的。冷静的家长会耐心分析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还可以商量一下如何更好地表达情绪,否则仅仅接纳情绪,无法让孩子走出情绪的困境。这样一来,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也会慢慢提高。
当然,遇到孩子情绪问题,并不是每一次我们都能够冷静,假如我们真的被惹怒了,这就是游戏力会遭遇的第三种困境:孩子不守规则、把我们激怒时,我们甚至想要惩罚和威胁孩子时,作者给出的建议是,我们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觉察当下的规则,以及我们和孩子的行为。这些可以考虑到的新角度有很多,比如我们先暂停自己当下的活动,与其他人做简单的交流来舒缓;也可以与孩子重新联结,可以拥抱或者表达感受,还可以全家人一起讨论想办法。这其中有几点需要我们注意,就是要始终留意的是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内心需求,而不仅仅纠结于孩子的行为。说到底,游戏力提供了一种融洽的氛围和顺利沟通的契机,但具体解决的策略,还需要我们耐心倾听,具体分析。
还有一种情况,最让父母头疼,那就是游戏力的第四种困境,多个孩子之间的复杂游戏。二胎政策放开后,不少家庭都有两个甚至多个孩子,孩子们的需求不一致,玩游戏时需要的规则也有差异,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对于多子女的情况,并不是每个子女需要的都是均等和完全一致的,最重要的是满足他们各自的不同需求。比如我们给一个孩子买了靴子,另一个孩子并不缺少靴子,但是他也想要,这时我们就要觉察,第二个孩子是把父母的爱理解为了那双靴子。而如果父母能和他好好解释,表达爱意,并且基于他自己的需求来给予满足,这样孩子就能够不纠结于兄弟姐妹得到了什么,而是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联结,以及自己真正的需求。多子女家庭中,作者还提到了家庭互动的模式,这种模式隐含着每个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归属感,这同样需要我们在游戏中进行寻找与磨合。父母们可以多一点放手,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而我们只负责维持秩序,保证安全,并鼓励他们平等地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第三部分内容,游戏力中可能会遇到的几种困境。当父母太累的时候,要先平复和调整自己,再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在孩子负面情绪激烈时,要坚持与孩子联结;当被孩子激怒时,要觉察自己和孩子,并用全新的视角做出调整;多子女家庭中的游戏力,要考虑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而不满足于表面的平等。
总结
接下来,我们系统总结一下今天讲过的内容:
1. 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可以建立父母和孩子亲密的联结,帮助孩子战胜无力感,培养自信,还能够平复负面情绪,修复内心的伤害。
2. 作为父母,如何开展游戏力?我们要选择觉察使用游戏力的时机,根据孩子的性别、情境等选取适合的游戏,并且在游戏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什么时候让孩子主导,什么时候可以主导孩子,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采取行动。
3. 游戏力养育方式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策略。当父母太累的时候,在孩子负面情绪激烈时,当被孩子激怒时以及多子女家庭中的游戏力,都要随时觉察自己和孩子的状态,在让自己冷静后理性地看待,而不要被情绪所掌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