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都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路易斯·沃斯

《都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路易斯·沃斯

作者: 刘小博 | 来源:发表于2017-02-09 23:06 被阅读1265次

    路易斯是著名的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一员,这些学者通过把学术研究导向城市的街道生活,并把芝加哥当作“活的实验室”来探索城市问题和社会进程,从而定义了现代社会学。

    城市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巨大的人口规模,社会的异质性,高人口密度,催生了一种特殊的都市生活模式以及异于乡村的都市人格,沃斯尝试用理性角度来解释这种差异,即这是基于城市居民对现代城市社环境特征的条件反射,城里人之所以相对于乡下人对于社会差异更为宽容同时也更加冷漠和不友善,只是为了适应大规模高密度和多元城市社会环境而积累的生活经验。

    奥斯卡·刘易斯关于“贫困的文化”的研究,则与马克思主义学派类似,认为文化和人格的差异乃是源于其不同的社会经济阶层,而不是仅仅因为是“都市的”。

    由社会学者转变为城市设计师的威廉·怀特就如何提升公园和广场的使用和乐趣给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完整的设计建议,他认为,提供更多的可坐的空间,设立食品售卖设施,减少街道和重要的公共空间之间的间隔,会提升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体验。

    都市主义一词本身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可以指在城市中所形成的特有文化生活和城市特性,也可以在某些语境和国家中被视为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代名词。

    正像古代游牧民族在地中海盆地的永久定居标志着西方文明的开端一样,大都市的发展是现代西方文明区别于古代的标志,在大都市的独特环境中,人类与自然的距离前所未有的疏离,可以把城市和乡村看作可供人们选择的居住模式的两极。

    由于城市集合体成员的出身和经历各不相同,血缘纽带邻里关系和共同的社会传统影响下时代生活所形成的情感已经不复存在,或者变得十分淡薄,在这种环境中,竞争和正式的控制机制取代了民俗社会赖以存在的坚实纽带。

    人际互动中人数的增加使他们之间的接触无法呈现自己的全部人格,在这种条件下,人际关系被切割成不同的部分,这并不是说城市居民比乡村居民的熟人少,可能事实正好相反,但于日常生活中有点头之间的人相比,他们熟悉的人进展其中很小一部分,而且他们也对这些认识的人缺乏充分的了解。

    都市人是在高度分化的角色中交往,他们与大量的组织群体相连,但极少依赖于特定的人,都市人之间的接触可以是面对面的,但也是非人格化的,肤浅的短暂的,他们的交往表现出的拘谨冷漠与腻烦,可以理解为抵制他人的个人请求和期待的手段。

    城市居民生活中每个人都是首先实现自己目标,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识的人习惯于和我们保持功利关系,个体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亲密关系的群体对个人情感的控制,另一方面他也失去了那种在完整社会中自然的自我流露,集体精神与参与意识,这从根本上导致了社会的失范或空洞化。

    为追求效用与效率,企业的组织运行需要灵活的合作制度,个体只能在不同的群体中活动,股份公司在城市世界中比个体企业家更占优势,这不仅得益于它将成千上万个个体资源集中起来的可能性或者有限责任永久继承等合法的特权,而且根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企业没有灵魂。

    通常,我们能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可我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却很遥远,视觉认知在都市世界中意义重大,我们看到表明个体职能身份的制服,却忽略了制服的外表所掩盖的个体特性,我们努力发掘并培养自己对人造世界的敏感,确立自然越来越远。

    人口密度,土地价值,租金,距离,卫生,声望,审美,使城市的不同地区成为适合不同阶层的人居住的地方,城市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专门功能,因此城市似乎是社会世界的马赛克图,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纠缠在一起,产生了相对主义的视角和对差异宽容的观念,这是理性的先决条件,并导致生活世俗化。

    个体间缺乏情感纽带却要聚集在一起工作生活,形成了竞争扩张和相互利用的习气,为了防止人们缺乏安全感,消除潜在的混乱,控制手段越来越制度化,若不迫使人们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就无法运行,时钟和交通信号是都是世界社会秩序的基本象征。

    频繁的近距离身体接触,伴随着巨大的社会距离,加深了独立个体间的相互排斥,他们如果没有得到回应的其他机会,就会倍感孤独,拥挤在一处众多个体不可避免地进行大量活动,这又会带来摩擦和怨恨,都市人必须面对的快节奏生活和复杂技术加重了他们的挫折感,并导致精神紧张。

    都市人的流动性很强,个体一方面被置于其他人的影响之下,另一方面在构成都市社会结构的社群中沉浮,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这有助于理解都市人老于世故四海为家的性格。都市人临时的居住地不会产生传统和情感的联系,很少成为贴心的邻居,个体很少有机会全面了解城市,也无法审视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

    虽然城市将不同类型的工作交由不同的个体来完成,并通过竞争和推崇标新立异,效率和创造力来强化个体的独特性,但这也有均质化的效应,个性被类型所替代,只有部分地牺牲个性来满足大众的要求才能使自己完全投入大众运动。

    都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特殊类型,可以从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视角来进行考察:

    作为包括人口,技术与生态秩序的物质结构

    作为一种包含某种特殊的社会结构,一系列社会制度和一种典型的社会关系模式的社会组织系统

    作为一整套态度观念和众多的以典型的集体行为方式出现并受制于社会控制的特殊机制的个性集合

    都市生活中产生大量的专门设施,技术和机构,只有城市对他们需求足够大时,他们才会增长和繁荣,这些组织机构提供服务的性质和范围有限,加上小城镇中设施不够发达,使城市的支配地位得到加强。

    城市比农村地区吸纳了更大比例的青壮年人口,而留守农村的多位老人和儿童,城市越大,这方面的特征越明显。在大多数城市,女性人数远高于男性人数,只有吸引了大量外来男性移民的超大城市和一些其他特殊类型的城市例外。

    城市人口的异质性更多的展现为民族和种族的差别,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移民和他们的后代几乎占人口的三分之二,在农村地区,移民仅占当地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

    出生率普遍下降是西方世界城市化最重要的的标志之一,城市的显著特征载于人口不足以维持自身,城市人口的死亡率过高,随着健康条件的改善城市更适合人居住,但城市出生率较低仍然延续了下来,城市是人口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

    社会学经常将都市生活方式的显著特征描述为:刺激关系取代初级关系,血缘关系纽带弱化,家庭的社会意义衰落,邻里关系消失,社会团结的传统基础破坏殆尽。

    工业教育和娱乐活动向家庭以外的专门机构的转移过程剥夺了家庭一些典型的曾经具有的功能,母亲很可能有工作,房客可能是家庭的一部分,婚姻通常后延,单身独居者比例很大,家庭规模偏小。作为社会生活单位的家庭从乡村庞大的血缘群体中解放出来,个体成员也可以追求各种他们感兴趣的职业教育宗教娱乐活动和政治生活。

    事实上,没有被商品经济开发的人类需要已经所剩无几,都市娱乐主要功能之一是迎合人们追求刺激的心理,向他们提供逃离繁重单调的生活工作的途径,这位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和自发的形成群体联系提供了各种手段,但也导致两种后果:看客心理或者是刻意吸引眼球的破纪录狂。

    虽然都市人际关系的传统纽带被冲淡了,但都市生活却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更多地相互依赖,更复杂更脆弱更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很多时候个体对此几乎无能为力。

    城市大众容易会受特定符号或标签化的操控,这些操控往往来自异地或是通过幕后的通讯工具实现,这些情况下,经济政治文化的自治徒有虚名,至多是在不同压力群体下达成的平衡。

    因此很显然,面对现代文明中的通信系统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既有的生产配送技术,我们必须寻找预示着这种社会生活方式未来可能发展方向的种种迹象,无论是福是祸,都市性变化的方向将会改变城市,也会改变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路易斯·沃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ei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