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回忆只是客观事实的一部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回忆是在自己价值观的支配下对过去客观事实的二次重建,还原真相,在这段痛苦与煎熬的经历中,提炼出问题,理清内在的因果,打通逻辑上的关节。
有人问我对高中是否后悔,我告诉他不后悔,正是这种经历让我花了高考七个月的时间去弄清问题真正的根源,以及自己是当时如何思考的,尽管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这只是我比别人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提前付出的代价,至少下次不管事情再大,我也不会陷入绝望与崩溃,最多是难受。下面我谈谈过去与现在的认知水平的差异。
过去总需要一个为什么,凭什么,算什么的应激反应系统去处理问题。
像很多人一样,我总要一个为什么,想要别人将一个答案明明白白地摆在我面前,然后供我选择,该不该走。其实内在逻辑是这样的,举个例子。高中时要求做数学改错本。很多人表面上觉得没用,真正内心想的是老师能保证这种学习方法有用吗?我用你的方法,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万一没有效果,怎么办,你能赔我吗?花同样的代价,还不如自己去把握,找适合自己的路。向老师要的是一个隐藏起来的保证和答案。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问一个人是一种答案,问另一个人,又是一种答案,到最后,太多的答案反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在高中总需要一个解释时,往往寻求的对象是老师,而老师与你是处于不同认知水平的人,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层次的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她给你个答案,在你这个水平,会否定,认为不对,我一定要找到更恰当的解释,因为较之老师,你处于更低的层次。总要一个答案,你就犯了一个认知性错误:老师授业,学生学习,教与学的稳定供求关系,确定了师生关系,一旦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老师会认为为什么你会有这么多的问题。所以学生与老师必须有明确的界限
当老师拒绝回答问题时,你往往将老师是帮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挡箭牌,陷入疑惑,时间长了,在持续的痛苦与煎熬中慢慢走向绝望。你知道一个人绝望时在想什么吗?我来告诉你,是什么都不想,目光呆滞,自我封闭,一般人叫你都没反应,而心中的假想敌的一言一行往往会让自己一惊一乍。
总结一下:
1.做人要有界限感,不要乞求别人太多,只有价值对等时,才能有来有往地交换信息,而层次差异性很强的帮助注定不会长久的。
2.与其一次次地向外索取帮助,不如内求,多尝试,多接触,与比自己标准高的事物碰撞,明白比自己优秀的人很多,自己真正的需要。
3.真正有底气的人是不需要外在的表面肯定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因为牛逼的人低调地有内涵,本身就有价值。
4.不必太在意别人的分析与评价,当与自己认为的有很多出入时,保持冷静,不要幻想去要一个为什么,因为事事都求一个解释,你会活得很累。
喜欢就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