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位非常有名的养生专家叫张悟本,代表作品:《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段时间,他频繁做客各大电视台养生节目,人气火爆。
他提出,生吃茄子可以减肥,绿豆汤可以制百病,由于当时互联网不够发达,所以,人们通过电视了解了这种饮食疗法,然后口口相传。
绿豆迅速畅销,茄子也供不应求,可见张悟本的食疗理念确实已深入人心。
伪养生食疗专家张悟本,利用大家注重养生的心理,打着中国食疗第一人的旗号,冒称高级营养专家,骗取百姓的信任。后经卫生部揭穿其虚假身份,追究法律责任。
什么原因,可以让百姓轻信张悟本的食疗理念呢?
“专家”这个头衔,骗取了百姓的信任。
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的《影响力》一书中提出权威原理。
意思就是,当人们对有些人说的话深信不疑时,主要是因为权威的作用,因为头衔、衣着、身份标志是权威的标配。
我们对权威人士提出的观点,不应该一味盲从,要多加思考。
01.头衔
比如,“某某大学教授”、“某某首席经济学家”、“某某董事长”等,对这些头衔的冠名要甄别,避免鱼目混珠的人来误导大众。
张悟本就是一个顶着假头衔的反面教材,冒充养生专家,到处行骗,扰乱行医市场。
02.衣着
比如,与其职业相关的服装,像医生的白大褂,警察的警服等。这些职业装,最容易赢得大家的尊敬和信任。
电视上的牙膏广告,常常出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他们会告诉我们当牙齿出现问题,用某个牌子的牙膏就能解决问题。
虽然医生是演员扮演的,但人们还是愿意买他推荐的牙膏。
白大褂这件衣服就成为权威的代表。
3. 身份标志
比如,一个有经济实力或社会地位的人,外表会增加他人的可信度。奢侈品、名表、豪车等,这些都是社会地位的暗示。
想想看,一个开豪车的人和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外表的印象不言而喻。
我们内心对权威人士充满敬重,权威的专业信息会带我们更多指导。但生活中,假权威的出现要警惕。
比如,当穿着权威人士服装的演员,不停的推荐某品牌产品,说着专业术语,讲着使用疗效,不停的讲解产品优势,此时的你,就要认真分辨它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不要掉入权威理论的陷阱中。
生活中,要保持头脑清楚,消除权威标志对我们的暗示,努力避免因盲目相信权威人士的观点,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