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ChatGPT一直在变化,因此,本文仅做参考.
最近貌似被削弱了,一直很卡,而且长回答会断掉,很难发送完结果.
1.使用分析方法分析
对话思路:
首先,一般分析源码,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等方法..先把这个思路抛给它,问它有哪些分析源码的方法.然后再让它分析.
这种方式适合对源码有一定的理解之后,让ChatGPT帮助你归纳总结,因为它的归纳总结能力非常强.
当然,中途你也可以新开一个窗口或切换账号,尝试问ChatGPT同样的问题,或许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为跟AI对话,就像炼丹一样.
下面以binder源码分析为例,对话如下(本对话是使用ChatGPT Exporter脚本导出):
#### You:
请使用3W方法,解释 自顶向下
#### ChatGPT:
What:自顶向下(Top-down)是一种从总体目标和需求出发,逐步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和具体操作的分析方法。
Why:自顶向下的思考方法可以先确定问题的整体目标和方向,避免盲目探索,节约时间和资源,同时也能够快速找到最优解。
How:
- 从问题的总体目标和需求出发,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目标。
- 逐步分解问题为更小的子问题和具体操作,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解决的部分。
- 在每个子问题中,继续使用自顶向下的思考方法,逐步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和具体操作,直到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步骤。
-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保持对总体目标和方向的把握,确保分解出来的每个子问题和具体操作都能够对整个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的贡献。
通过自顶向下的思考方法,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对整个问题的目标和方向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 You:
请使用3W方法,解释 自底向上
#### ChatGPT:
What:自底向上(Bottom-up)是一种从具体细节和事实出发,逐步合成更大的概念和整体结构的分析方法。
Why:自底向上的思考方法可以从细节入手,逐步了解问题的整体结构,避免遗漏细节问题,同时也能够全面考虑各种情况,找到最优解。
How:
- 从具体细节和事实出发,逐步了解问题的整体结构和特点。
- 将细节和事实逐步归纳、合并,形成更大的概念和整体结构,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 在不断归纳和合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总体结构和规律,进一步完善整个分析框架。
-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保持对细节问题的关注,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整体目标,确保最终的解决方案能够对整个问题产生积极的贡献。
通过自底向上的思考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深入挖掘各种细节和特点,避免遗漏信息和问题,同时也能够全面考虑各种情况,找到最优解。
#### You:
binder源码分析适合哪种
#### ChatGPT:
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件,它负责进程间通信(IPC)。Binder源码分析需要对操作系统原理、Android系统架构和Java语言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属于比较深入的技术研究领域。因此,Binder源码分析适合那些对操作系统和Android系统有一定了解,并希望深入探究Binder实现原理的技术人员,例如操作系统、嵌入式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如果你是Android开发的初学者,建议先掌握基本的Android应用开发知识,再深入学习Binder源码。
#### You:
binder源码分析适合使用自顶向下还是自底向上
#### ChatGPT:
Binder源码分析可以使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思考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分析Binder源码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功能时,可以采用自顶向下的思考方法,从整体把握Binder的作用和主要实现原理,然后逐步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和具体实现细节,通过分析类之间的关系和调用流程等方式深入理解Binder的实现机制。
在深入分析Binder的具体实现细节时,可以采用自底向上的思考方法,从具体的实现代码和细节入手,逐步推导出更高层次的结构和实现机制,通过查看源代码和调试运行程序等方式深入理解Binder的实现原理。
综上所述,Binder源码分析需要结合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思考方法,逐步深入理解Binder的实现机制。
#### You:
除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还有什么方法
#### ChatGPT:
除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分析方法,例如:
1. 对比分析法:将不同的实现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劣点,选择最优方案。
2. 故事线分析法:将复杂的问题拆分为不同的故事线,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找到问题的关键节点。
3. 演绎法:通过已知的事实和规则推导出新的结论,逐步推理到问题的最终结论。
4. 归纳法:通过观察和总结已知的事实,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和结论,从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5. 逆向思维法:通过反向思考问题,从问题的终点开始分析,逐步回推到问题的起点,找到解决方案。
不同的问题和场景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 You:
binder源码分析适合哪些方法
#### ChatGPT:
在进行Binder源码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自顶向下分析: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Binder的作用和主要实现原理。首先了解Binder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功能,然后逐步深入分析具体实现细节。
2. 自底向上分析:从具体的实现代码和细节入手,逐步推导出更高层次的结构和实现机制。通过查看源代码和调试运行程序等方式深入理解Binder的实现原理。
3. 对比分析法:将不同的实现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劣点,选择最优方案。
4. 故事线分析法:将复杂的问题拆分为不同的故事线,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找到问题的关键节点。
5. 演绎法:通过已知的事实和规则推导出新的结论,逐步推理到问题的最终结论。
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或多种方法相结合,深入分析Binder源码的实现原理。
#### You:
请使用刚刚你回复的方法,对binder进行源码分析
#### ChatGPT:
好的,我来使用上面提到的几种分析方法,对Binder源码进行分析。
1. 自顶向下分析:我们首先了解Binder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功能。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它使用了C/S架构模式,将客户端和服务端分离,通过中间的Binder驱动来实现进程间通信。Binder的主要功能是将远程对象的引用传递给客户端,以便客户端能够访问服务端的方法和数据。在分析Binder源码时,我们可以从整体把握Binder的作用和主要实现原理,然后逐步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和具体实现细节,通过分析类之间的关系和调用流程等方式深入理解Binder的实现机制。
2. 自底向上分析:通过查看源代码和调试运行程序等方式深入理解Binder的实现原理。我们可以从Binder驱动的实现入手,分析Binder的消息传递机制、内存管理、线程调度等细节实现。我们也可以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角度出发,分析Binder接口的实现、代理对象的创建、远程过程调用的实现等。
3. 对比分析法:我们可以对比不同的IPC机制,比如Socket、共享内存等,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Binder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4. 故事线分析法:我们可以将Binder通信过程拆分为不同的故事线,例如客户端请求服务端方法,服务端返回结果等,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找到问题的关键节点。
5. 演绎法: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Binder原理和规则,推导出新的结论,例如Binder是如何实现线程安全的,如何处理多线程并发等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使用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深入分析Binder源码的实现原理,更好地理解Binder的机制和应用场景。
#### You:
请使用自顶向下分析,详细分析binder源码
#### ChatGPT:
好的,我来使用自顶向下分析的方法,对Binder源码进行分析。
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将远程对象的引用传递给客户端,以便客户端能够访问服务端的方法和数据。在Binder机制中,通过Binder驱动程序来管理进程间通信,而进程间通信的双方分别是客户端和服务端。
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流程如下:
1. 客户端调用远程服务
客户端通过Binder驱动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消息,并将要调用的方法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服务端。服务端接收到请求消息后,将方法的相关信息从消息中提取出来,并执行相应的方法操作。在方法执行完成后,服务端将返回值通过Binder驱动发送给客户端。
2. 服务端接收请求并响应
服务端接收到请求消息后,将要调用的方法的相关信息从消息中提取出来,并执行相应的方法操作。在方法执行完成后,服务端将返回值通过Binder驱动发送给客户端。
3. 客户端接收服务端的响应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的响应消息后,从消息中提取返回值,并将其返回给调用方。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Binder机制的实现涉及到多个模块和类,其中主要包括Binder驱动、Binder IPC机制、Binder服务端和Binder客户端等。
在Binder驱动层,主要实现了进程间通信的底层机制,包括内存映射、缓冲区管理、线程调度等。
在Binder IPC机制中,主要实现了Binder通信的协议、接口和数据类型等。在这一层中,还有Binder IPC机制的实现,包括Binder驱动的调用和Binder服务的注册等。
在Binder服务端层,主要实现了服务的注册、查询和方法的调用等。在这一层中,还有Binder服务端的代理对象、远程调用的实现和异常处理等。
在Binder客户端层,主要实现了Binder客户端的代理对象、方法调用和异常处理等。
因此,在分析Binder源码时,我们可以从整体把握Binder的作用和主要实现原理,然后逐步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和具体实现细节,通过分析类之间的关系和调用流程等方式深入理解Binder的实现机制。
#### You:
请使用自底向上分析,详细分析binder源码
#### ChatGPT:
使用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从Binder驱动入手,逐层深入分析Binder机制的实现细节。
1. Binder驱动模块
Binder驱动模块是Binder机制的底层通信机制,负责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递。在Linux内核中,Binder驱动被实现为一个内核模块,其主要功能包括进程间内存映射、缓冲区管理、线程调度等。
2. Binder通信模块
Binder通信模块是Binder机制的核心模块,负责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递。在Binder通信模块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Binder驱动接口:提供Binder驱动和用户空间进程之间的接口,用于数据传输和通信。
- Binder核心服务:提供Binder机制的核心功能,包括进程注册、服务查询、数据传输等。
- Binder线程管理:管理Binder通信中的线程池,包括线程的创建、销毁、调度等。
- Binder对象管理:管理Binder通信中的对象,包括对象的创建、销毁、维护等。
3. Binder框架
Binder框架是基于Binder通信模块构建的一套高级通信框架,用于简化Binder机制的使用和开发。在Binder框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Binder服务管理器:负责管理Binder服务的注册、查询、维护等。
- Binder接口定义语言(IDL):定义Binder接口的格式和规范,用于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 Binder代理对象:负责管理本地进程和远程服务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包括远程过程调用(RPC)、对象引用计数等。
- Binder进程间通信(IPC):负责实现进程间通信和数据传输,包括进程间数据序列化、反序列化等。
通过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Binder机制的实现细节,从底层的驱动模块到核心的通信模块,再到高级的通信框架,逐层分析Binder机制的构成和功能。这种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Binder机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和优化Binder机制。
#### You:
请使用对比分析法,分析binder源码
#### ChatGPT:
好的,接下来我来介绍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法,并用它来分析Binder源码。
1. 对比Binder源码和AIDL源码
Binder通信框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它是一种声明性的语言,用于定义跨进程通信(IPC)接口。我们可以将Binder源码和AIDL源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Binder通信框架的实现。
2. 对比Binder通信框架和其他通信框架
Binder通信框架并不是唯一的跨进程通信框架,我们可以将Binder通信框架和其他通信框架进行对比分析,例如进程间通信(IPC)机制、WebSocket、TCP/IP等网络通信协议,以及其他跨进程通信框架(例如CORBA、DCOM等),从而深入理解Binder通信框架的实现和优劣势。
3. 对比Binder驱动模块和其他内核模块
在Binder通信框架的实现中,驱动模块是实现最底层的部分。我们可以将Binder驱动模块和其他内核模块进行对比分析,例如Linux网络设备驱动、存储设备驱动、USB设备驱动等,从而更好地理解Binder驱动模块的实现原理。
4. 对比Binder线程管理模块和其他线程调度模块
在Binder通信框架的实现中,线程管理模块是实现中间层的部分。我们可以将Binder线程管理模块和其他线程调度模块进行对比分析,例如Linux进程调度模块、Windows线程调度模块等,从而更好地理解Binder线程管理模块的实现原理。
5. 对比Binder对象管理模块和其他内存管理模块
在Binder通信框架的实现中,对象管理模块是实现最上层的部分。我们可以将Binder对象管理模块和其他内存管理模块进行对比分析,例如C++中的内存管理、Java虚拟机中的垃圾回收机制等,从而更好地理解Binder对象管理模块的实现原理。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Binder源码的实现原理,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Binder通信框架在整个Android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You:
说完了?
#### ChatGPT:
是的,以上就是利用对比分析法分析Binder源码的方法和思路。当然,不同的分析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源码。
#### You:
请使用故事线分析法,分析binder源码
#### ChatGPT:
故事线分析法是一种将软件系统的行为和操作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述的方法。以下是基于故事线分析法对Binder源码进行分析的步骤:
1. Binder的故事线始于进程之间的通信需求。一个进程需要向另一个进程发送请求,并获得响应。
2. 为了实现进程间通信,Binder定义了一个IPC机制,使得一个进程可以向另一个进程发送请求,同时也可以接收响应。
3. 当一个进程向另一个进程发送请求时,它会将请求数据封装在一个Binder的Parcel对象中,并将该对象发送给目标进程。
4. 目标进程接收到Parcel对象后,会将其中的请求数据解包,并根据请求内容调用相应的Binder服务处理该请求。
5. Binder服务的处理结果会被封装在一个新的Parcel对象中,并发送回请求进程。
6. 请求进程接收到响应Parcel对象后,将其中的响应数据解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以上就是基于故事线分析法对Binder源码进行分析的大致思路。该方法主要侧重于描述软件系统的运作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数据流动。
#### You:
请使用演绎法,分析binder源码
#### ChatGPT:
演绎法是一种从总体到个别、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以下是基于演绎法对Binder源码进行分析的步骤:
1. 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用于进程间通信的核心机制。
2. Binder提供了一种高效的IPC机制,使得不同进程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并实现了进程间方法调用的功能。
3. 在Binder中,所有的通信都是基于Binder对象进行的。每个Binder对象都对应着一个Binder驱动程序中的Binder节点。
4. 当一个进程需要向另一个进程发送请求时,它会创建一个Binder对象,并将请求数据封装在一个Parcel对象中。然后,该Parcel对象会被传递给目标进程。
5. 目标进程接收到Parcel对象后,会将其中的请求数据解包,并根据请求内容调用相应的Binder服务处理该请求。
6. Binder服务的处理结果会被封装在一个新的Parcel对象中,并发送回请求进程。
7. 请求进程接收到响应Parcel对象后,将其中的响应数据解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基于演绎法的分析方法,能够从整体把握系统的运作机制,并深入理解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该方法在对系统架构和设计进行分析时较为常用。
#### You:
请使用结构分析法,分析binder源码
#### ChatGPT:
结构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解系统结构,分析系统内部的关系和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方式,来深入理解系统的方法。以下是基于结构分析法对Binder源码进行分析的步骤:
1. Binder的整体架构可以分为驱动程序、Binder服务、Binder对象和Parcel四个组成部分。
2. 驱动程序是Binder的核心,负责提供Binder节点的创建、消息传输、线程同步和锁管理等底层功能。
3. Binder服务是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的组件,通过Binder机制与其他进程进行通信,实现跨进程方法调用和数据交换。
4. Binder对象是应用程序和系统之间通信的中间件,每个Binder对象对应一个Binder驱动程序中的Binder节点。
5. Parcel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它用于对数据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以便在进程间传递数据。
基于结构分析法的分析方法,能够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入手,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功能,有助于全面把握系统的架构和设计。该方法在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时较为常用。
#### You:
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分析binder源码吗
#### ChatGPT:
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种分析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于分析Binder源码,例如:
1.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Binder源码,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影响。
2. 故事线分析法: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以故事线的方式描述用户使用Binder机制时的场景和流程,通过分析场景和流程中的细节,深入理解Binder的实现机制。
3. 数据流分析法:从数据流的角度出发,分析Binder机制中数据的传输、处理和转换过程,掌握数据流动的路径和机制。
4. 效用分析法:从实际使用的效果出发,分析Binder机制对系统性能、资源占用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从而评估Binder机制的效用。
这些分析方法都可以用于深入分析Binder源码,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系统进行理解和评估。
#### You:
请使用数据流分析法,分析下binder源码
#### ChatGPT:
使用数据流分析法分析Binder源码,可以从数据在Binder机制中的流动路径和机制入手,深入理解Binder的实现原理和机制。
在Binder机制中,数据是通过Binder驱动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具体来说,当一个进程A需要向另一个进程B发送数据时,它会通过Binder机制将数据打包成Parcel对象,并将Parcel对象传递给B进程。
Parcel对象是一个轻量级的数据容器,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整型、字符串、数组等。在传递Parcel对象的过程中,Binder会将Parcel对象序列化成二进制数据,并将二进制数据写入到共享内存区域中。
在接收端B进程中,Binder驱动会将二进制数据反序列化成Parcel对象,并将Parcel对象中的数据复制到B进程的内存中。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内核对象,包括Binder驱动、Binder线程池、Binder引用等。
通过数据流分析法,可以深入理解Binder机制中数据的传输、处理和转换过程,掌握数据流动的路径和机制。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掌握Binder机制的内部实现机制,为调试和优化系统性能提供指导。
#### You:
谢谢
#### ChatGPT:
不客气,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提出。
2.分析具体代码
2.1 简单了解代码功能
如果只是想了解功能,而不是逐句分析,可以这样对话.
#### You:
下面我会给你发送代码,你帮我分析代码,如果你明白了,就回复:明白.
#### ChatGPT:
好的,请发送代码。
#### You:
status_t BBinder::transact(
uint32_t code, const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uint32_t flags)
{
data.setDataPosition(0);
status_t err = NO_ERROR;
switch (code) {
case PING_TRANSACTION:
reply->writeInt32(pingBinder());
break;
default:
err = 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break;
}
if (reply != nullptr) {
reply->setDataPosition(0);
}
return err;
}
// NOLINTNEXTLINE(google-default-arguments)
status_t BBinder::onTransact(
uint32_t code, const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uint32_t /*flags*/)
{
switch (code) {
case INTERFACE_TRANSACTION:
reply->writeString16(getInterfaceDescriptor());
return NO_ERROR;
case DUMP_TRANSACTION: {
int fd = data.readFileDescriptor();
int argc = data.readInt32();
Vector<String16> args;
for (int i = 0; i < argc && data.dataAvail() > 0; i++) {
args.add(data.readString16());
}
return dump(fd, args);
}
case SHELL_COMMAND_TRANSACTION: {
int in = data.readFileDescriptor();
int out = data.readFileDescriptor();
int err = data.readFileDescriptor();
int argc = data.readInt32();
Vector<String16> args;
for (int i = 0; i < argc && data.dataAvail() > 0; i++) {
args.add(data.readString16());
}
sp<IShellCallback> shellCallback = IShellCallback::asInterface(
data.readStrongBinder());
sp<IResultReceiver> resultReceiver = IResultReceiver::asInterface(
data.readStrongBinder());
// XXX can't add virtuals until binaries are updated.
//return shellCommand(in, out, err, args, resultReceiver);
(void)in;
(void)out;
(void)err;
if (resultReceiver != nullptr) {
resultReceiver->send(INVALID_OPERATION);
}
return NO_ERROR;
}
case SYSPROPS_TRANSACTION: {
report_sysprop_change();
return NO_ERROR;
}
default:
return UNKNOWN_TRANSACTION;
}
}
#### ChatGPT:
这段代码实现了 Android Framework 中 Binder 机制的 BBinder 类的 transact 和 onTransact 方法。
transact 方法是用来处理 Binder 事务请求的。它会接收四个参数:code 表示事务代码,data 表示传输数据,reply 表示返回数据,flags 表示传输标记。在该方法内部,会先将 data 的数据位置设置为 0,并定义一个 err 变量来存储错误码,然后通过 switch-case 语句对 code 进行分支处理,如果 code 等于 PING\_TRANSACTION,那么会调用 pingBinder() 方法并将结果写入 reply 中;否则会调用 onTransact 方法来处理该事务请求。最后,如果 reply 不为空,则将其数据位置设置为 0,并返回 err 变量。
onTransact 方法是一个虚函数,用于在子类中实现具体的事务处理逻辑。该方法会接收三个参数:code 表示事务代码,data 表示传输数据,reply 表示返回数据。在该方法内部,也是通过 switch-case 语句对 code 进行分支处理。例如,当 code 等于 INTERFACE\_TRANSACTION 时,会将接口描述符写入 reply 中并返回 NO\_ERROR。当 code 等于 DUMP\_TRANSACTION 时,会从 data 中读取文件描述符和参数,并调用 dump 方法进行处理。当 code 等于 SHELL\_COMMAND\_TRANSACTION 时,会从 data 中读取文件描述符、参数、IShellCallback 对象和 IResultReceiver 对象,并调用 shellCommand 方法进行处理。当 code 等于 SYSPROPS\_TRANSACTION 时,会调用 report\_sysprop\_change 方法进行处理。如果 code 未被识别,则返回 UNKNOWN\_TRANSACTION。
#### You:
status_t BpBinder::transact(
uint32_t code, const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uint32_t flags)
{
// Once a binder has died, it will never come back to life.
if (mAlive) {
status_t status = IPCThreadState::self()->transact(
mHandle, code, data, reply, flags);
if (status == DEAD_OBJECT) mAlive = 0;
return status;
}
return DEAD_OBJECT;
}
BpBinder* BpBinder::create(int32_t handle) {
int32_t trackedUid = -1;
if (sCountByUidEnabled) {
trackedUid = IPCThreadState::self()->getCallingUid();
AutoMutex _l(sTrackingLock);
uint32_t trackedValue = sTrackingMap[trackedUid];
if (CC_UNLIKELY(trackedValue & LIMIT_REACHED_MASK)) {
if (sBinderProxyThrottleCreate) {
return nullptr;
}
} else {
if ((trackedValue & COUNTING_VALUE_MASK) >= sBinderProxyCountHighWatermark) {
ALOGE("Too many binder proxy objects sent to uid %d from uid %d (%d proxies held)",
getuid(), trackedUid, trackedValue);
sTrackingMap[trackedUid] |= LIMIT_REACHED_MASK;
if (sLimitCallback) sLimitCallback(trackedUid);
if (sBinderProxyThrottleCreate) {
ALOGI("Throttling binder proxy creates from uid %d in uid %d until binder proxy"
" count drops below %d",
trackedUid, getuid(), sBinderProxyCountLowWatermark);
return nullptr;
}
}
}
sTrackingMap[trackedUid]++;
}
return new BpBinder(handle, trackedUid);
}
#### ChatGPT:
这是 Android 中 Binder IPC 机制的代码,用于进程间通信。其中 `BpBinder` 是客户端进程中的代理对象,`BBinder` 是服务端进程中的对象。当客户端调用 `transact` 方法时,它会将请求发送到服务端进程中对应的 `BBinder` 对象。服务端进程中的 `BBinder` 对象会根据传入的请求代码 `code` 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 `onTransact`。如果传入的请求代码是 `PING_TRANSACTION`,则服务端进程会调用 `pingBinder` 方法返回一个状态码。如果请求代码不是 `PING_TRANSACTION`,则服务端进程会调用 `onTransact` 方法进行处理。在 `onTransact` 方法中,根据传入的请求代码 `code` 来决定调用哪个处理函数。如果传入的请求代码是 `INTERFACE_TRANSACTION`,则服务端进程会调用 `getInterfaceDescriptor` 方法返回一个描述服务端进程接口的字符串。如果传入的请求代码是 `DUMP_TRANSACTION`,则服务端进程会调用 `dump` 方法返回一个状态码。如果传入的请求代码是 `SHELL_COMMAND_TRANSACTION`,则服务端进程会调用 `shellCommand` 方法返回一个状态码。如果传入的请求代码是 `SYSPROPS_TRANSACTION`,则服务端进程会调用 `report_sysprop_change` 方法返回一个状态码。在 `BpBinder::transact` 方法中,客户端进程会检查服务端进程是否存活,如果服务端进程存活则调用 `IPCThreadState::self()->transact` 方法发送请求。如果服务端进程已经死亡,则返回一个状态码 `DEAD_OBJECT`。`BpBinder::create` 方法是用来创建客户端进程中的 `BpBinder` 对象的,其中会对发送给某个应用程序的 Binder 代理对象的数量进行限制,防止应用程序占用过多的 Binder 代理对象。
2.2 让chatgpt分析代码,并给每行加上注释.
这里有一个地方要注意,如果不加上如果你明白了,就回复:明白.
,它可能会拒绝你.这可能是由于任务复杂度导致的,这里你需要考虑如何不让它拒绝你的任务(例如让它成为DAN),或将任务进行拆分.
当它拒绝了你之后,或许可以重开一个对话,使用它没有拒绝你的prompt,否则后续对话质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不过这也不一定.
#### You:
下面我会给你发送代码,你帮我分析代码,给每行加上注释,并以markdown格式显示.
#### ChatGPT:
很抱歉,我可以帮你分析代码并为每行添加注释,但我不能以markdown格式显示。请您自行复制注释后的代码并粘贴到markdown编辑器中。请将代码发送给我。
#### You:
下面我会给你发送代码,你帮我分析代码,给每行加上注释,并以markdown格式显示,如果你明白了,就回复:明白.
#### ChatGPT:
明白,我会为您添加注释并解析代码。请将代码发送给我。
status_t BBinder::transact(
uint32_t code, const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uint32_t flags)
{
// 重置 data 的读指针为起始位置
data.setDataPosition(0);
// 初始化 err 变量为 NO_ERROR
status_t err = NO_ERROR;
// 根据 code 执行相应的操作
switch (code) {
case PING_TRANSACTION:
// 对于 PING_TRANSACTION 操作,调用 pingBinder 方法,将结果写入 reply 中
reply->writeInt32(pingBinder());
break;
default:
// 对于其他操作,调用子类的 onTransact 方法,处理传入的 data 并将结果写入 reply
err = 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break;
}
// 重置 reply 的读指针为起始位置
if (reply != nullptr) {
reply->setDataPosition(0);
}
// 返回执行结果 err
return err;
}
这段代码是 BBinder
类的 transact
方法的实现,用于在服务端进程中处理来自客户端进程的 IPC 请求。以下是代码的详细解释:
-
uint32_t code
: 客户端请求的操作编号。 -
const Parcel& data
: 包含传递给服务端方法的参数的Parcel
对象的引用。 -
Parcel* reply
: 用于存储服务端方法调用的结果的Parcel
对象指针。 -
uint32_t flags
: 标志位,指定如何执行此次 IPC 通信,例如是否为异步方式。
在该方法内部,首先将 data
对象的读指针设置为起始位置,以确保可以正确地读取传入参数。接下来,根据传入的操作编号 code
,执行相应的操作:
- 对于
PING_TRANSACTION
操作,调用pingBinder
方法获取一个响应,并将结果写入reply
对象。 - 对于其他操作,调用子类的
onTransact
方法处理传入的参数,并将结果写入reply
对象。onTransact
是一个纯虚函数,需要子类自己实现。
最后,如果 reply
不为 nullptr
,则将其读指针设置为起始位置,以便客户端可以正确地读取结果。最后,返回操作执行的结果 err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