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把床铺收拾干净。床铺上面有三岁儿子和他小姐姐玩耍时留下的垃圾,是套水果上面的发泡网袋。
网袋被他和姐姐做小手工剪的很碎。我指着其中一个细细的碎条,告诉儿子。
宝贝今天晚上可不要趴着睡哦,你看这个非常容易吸到鼻孔里。
我一边告诉他危险,一边给她模拟鼻孔被窒息的样子学给他看。
他一下子就意识到了危险。挺直了腰板,眼睛瞪的圆圆的,一本正经的开始问我。
妈妈,如果我把他吸进去了,我怎么吃饭呀?
妈妈,如果我把它吸进去了,我怎么拉屎呀?
由于我的思维还停留在鼻孔被堵塞之后,不能呼吸的那个场景上,也就是我的关注点还在鼻孔上。
所以他突然这么问我,让我联想到他要用鼻孔拉屎的画面,鼻子不通气怎么会和拉屎有关系呢?我一下子忍不住的大笑起来。
心里感慨,这小孩子的大脑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看着我笑不停,紧接着就像一个小机关枪一样不停的提问。
妈妈,如果我把他吸进去了,我怎么到姥姥姥爷家看动画片呀?
妈妈,如果我把他吸进去了,我怎么跟姐姐一起玩躲猫猫呀?
妈妈,如果我把他吸进去了,我怎么吃苹果呀?
妈妈如果我把它吸进去了,我怎么喝水呀?
妈妈,如果我把他吸进去了,我怎么出去玩雪呀?
他一本正经的问了我好多问题,而且每提一个问题他都双手摊开,歪一下脑袋,用疑惑和好奇的眼神,专注的看着我,声情并茂。
我看着他那个小大人的模样,哭笑不得。
后来我才意识到是我想歪了。
他明白我说的意思。
他想表达的是,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呼吸死了,那么就做不了这些事情了。
而我的思维还停留在鼻孔一旦被堵上,很危险。
这一刻我感受到小小孩他长大了。他已经开始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这个世界,他竟然会假设没有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怎么办。
虽然有的时候他们的语言表达赶不上他们头脑运转的速度,但是,他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而且这个思考的程度还比较完整。
我也发现我竟然只从他的语言去了解他的世界,没有用心感受他到底表达的是什么。
这次与儿子的对话让我明白,仅仅从孩子的语言去理解他们是不够的,我更应该用心感受他的感受,而不能只从只言片语去理解他们的意思。
这个小小的生命,也有了满满的力量,对世界开始探索和好奇。
孩子敏感的教育阶段也在这个时期。
小孩子的玩商,学商,逆商在这个时期也是最强的。
你看,一个小石头他都可以玩的不亦说乎。而我们大人看都不看一下。
姐姐在旁边唱歌,他听两遍就记住了。
摔一跤哼几下,几分钟就又开始愉快的玩耍了。
而我们长大了以后。走着走着,头脑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多,限制性的思维越来越多,想的也变得复杂。
如果不去学习和觉醒,穷而痛苦的思维更会趁虚而入。
还容易把固化思维用到生活里,带着有色眼镜评判他人。
愿我们都如孩子一般富足;愿我们都如孩子一般,目标明确;愿我们都如孩子一般,心里想要什么就去追求什么。
简单快乐,认真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