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传》读后感 (上)

《曾国藩传》读后感 (上)

作者: 已注销1 | 来源:发表于2018-09-14 09:06 被阅读189次

    刚在“微信读书”把曾文正这部传记读完了。这本《曾国藩传》是由何国松“主编”,听起来可疑,读起来也感觉有明显东拼西凑的痕迹,行文风格、节奏松紧并不统一,其中不乏大段的来自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的内容,显然不够严谨。而其中扫描错误形成的错字又特别多,显然失于校订,可能是因为本书古文多,不好找能校对古文的人才?20年来我读中文书并不多,与美国的英文图书比较,感觉国内还是缺乏认真二字!读书人、制书人不认真,谁还能认真!这样“编”一部传记,尽行拿来主义,有无版权问题?即便没有,编也不好好编,资料芜杂凌乱,叙事详略失衡,其中乃至有致命错误,比如把靖港之役写在围攻九江后面!也好在是一部历史书,有史料,总不嫌太差。其中间杂演义,也算平添趣味,无伤大雅。

    该传记不仅大量引用古文文牍、奏章、书信,本身行文也用不少古词儿。这对我是极大挑战。我读书必读透,每一个字都要通。所以虽然读起来慢,知识可得扎实。此书生词生字太多,读来可谓踉跄,Ipad用来读书,旁边还要摆个电脑用于查考。查字则上汉典:http://www.zdic.net/;查词要去文学网汉语词典:http://cd.hwxnet.com/。我国文底子算是凑合,曾获1987年北京市中学生语文竞赛一等奖,奖励上西安旅游一星期。但1998年出国,离开中文书面语环境,而接触的古文除了佛经之外只有诗经等少数几种。佛经的翻译追求好懂,以利贤愚众生,所以用语浅易平实,又与文史之学不同。所以,不知道是我本来就平庸,还是在美20年忘了不少,读此书之古文深感吃力,委实惭愧耳。由于中文是一种文学语言,而佛法哲学缜密严谨,总感觉古文佛经说的不如英文通达准确(我修藏传,其英文文献多译自藏文,也有直接来自梵文的),古文又晦涩不明,又简洁,一个字于此处究竟何意,费力劳心,所以后来就连用词浅易的中文佛经我都少读,而喜英文。国内人比较无知的是误以为佛教只属于亚洲,是民间信仰,差矣!二战以来早在西方遍地生根,嬉皮士运动对佛法弘传也有推动,而西人喜冥思、修智、深研、查考,其于佛法哲学之精进,远盖华人,几十年来翻译三藏、著书立说,亦璨璨大观矣!反观华人,求福不求慧,参谒寺院多为祈福消灾,加入居士林也多为凑个热闹、来往盘桓,其能深入者鲜矣!

    深解文字之外,史料之校勘,所谓cross reference,更费心力,维基百科与百度百科若不得满意,就上谷歌上海查。好在搜索也是我的天赋与爱好,换他人,怕是更难。

    曾文正千古一人,岂是“能臣”二字可概括?盖几千年能臣虽多,气局才具可比涤帅者有几人?便是其学生李鸿章,亦称中兴名臣,贪利、嗜权、倨傲,任用私人,其境界高下立见。文正气局恢弘,旷世未有,一意在效命王事,济世兴邦,平贼乱,劝农桑,私心已置之度外,毁誉亦不以为意,公非圣人,孰为圣人?曾爷本守丧在家,苦于太平之乱,蒙召朝廷,墨絰从军,编练乡勇,为人所不能为;因兴团练而遭嫉于官场,招恨于绿营,受人所不能受;出师湖南,复武汉,战长江,围九江,一洗清军被动局面,成人所不能成;而领湘军困处外省江西,处处受地方官刁难为难,兵饷不继,是又忍人所不能忍;比及二次起复,授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政,陷安庆,下江宁,尽屠悍匪,恢复江南,亦千古功业,无人可望项背也!

    是时满清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民既贫苦,官亦庸恶。雄杰如文正,自言“咬碎了牙和血吞”。他并不如许多书生那样愤世嫉俗,一味清高,而是能在从江西回湖南去职服丧期间反躬自省,冥思官场办事之道。待复出之时,已是圆融谦和之气象,与前判若两人。此犹值我辈效法也。中国之知识分子,乃至今日之留美学人,从来只会怨天尤人,不会自省悔过。盖改变他人难,改变自己易,封疆大吏如曾文正尚在修心上下工夫,我等平常人,又有什么资格不为呢?什么叫做男子汉?能担当!什么叫能担当?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君子能有勇气鉴察自身得失,并及时改正,这是大丈夫,比起攻城略地,更在高卓也。

    论才具,曾文正是天下少有大小兼顾之才,其大处,有视野、有战略眼光;其小处,又遍历亲观,明察微末。为人精细又不失宏远,深析又胸怀大局。具此资质者,天下罕有。我一生所见多两极:能为大事者粗疏;能办小事者琐陋。古人如诸葛亮,事必躬亲,呕心沥血,活活累死。周恩来总理,亦复如是。邓小平“举重若轻”、刘伯承“举轻若重”,各有短长。生活中常见一些业界领导、经理之类,堂堂一个大老爷们儿,内心却琐碎至极,眼光局限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小小事,要是九曲回肠又满是私念,这样的人怎能办大事呢?

    此等才识,于举拔人才,也是不可多得。疏旷之人,能用人但不能明察,常致庸才乃至奸佞上位;琐小之人,多不放心他人办事,凡事亲为,亦不能举贤任能,若或有私心,嫉贤妒能,严加防范,则更不能为。曾国藩堪称人才大师,其幕府所出,本人保荐,皆堪出将入相,可谓群星闪耀。其盛时,全国三分之二命官出自曾门。固然朝廷爱曾文正而有荐必用,而曾文正荐举之人,确又深孚众望也,何以故?文正能用人,能察人,又无私心故。此是为人气局宏大,又不失细致明察也。

    佛家有句话,叫做observe without judgment(察而不分别)。琐小之人明察,又“眼里不揉沙子”,乃至以明察秋毫为傲,令部下动辄得咎、无措手足。曾文正则不求全责备,能用人之长,恕人之短。盖人皆父母所生,完人可得耶?文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既有上智,亦出公心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传》读后感 (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sn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