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每个人对婚姻的要求简直千差万别。
最开始在自己十七岁左右三观才开始建立的时候参加过一场婚礼,是住在一个院子里的邻居,和他老婆大学一直恋爱到研究生毕业到工作一两年在我们那里一个酒店举办婚礼,是一个很简单的婚姻,没有什么特别豪华的配置,新郎长得挺帅的,新娘也很好看,两个人十分般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新娘走向新郎的时候看到新郎眼神里面充满了爱然后感觉新郎都感动哭了,当时的我受这种强烈幸福氛围的渲染感动到偷偷擦眼泪。
第二次记忆深刻的婚礼是大二的时候以个人的名义去参加一个初中同学的婚礼,她高中没念完就辍学了,个子比常人要娇小很多,长得还蛮可爱的眼睛很大皮肤很白睫毛卷翘像芭比娃娃一样,结婚对象是一个比她大十岁的男人,家里是武汉很偏远的农村的,一直在自己哥哥家开的餐饮店帮忙,当时的我心中对结婚的固有印象可能还沉浸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婚姻应该是一种“婚姻是十分幸福且必须有爱”的状态,结婚之前我记得我反反复复问她你喜欢他吗你爱他吗你觉得很坚定想要和他过一辈子吗,问了好几遍,她只无奈的笑了一下并没有直面回答我的问题,婚礼当天她一直流露出一种焦急不耐烦没有耐心希望赶快走完这个流程的情绪。后来没过多久她就怀孕了我去看过她一次,她们租了一个500块钱的很破的小房子,用板凳搭建了简易的餐桌,和她老公偶尔分局,她和我讲到婚姻生活的一些琐事,流露出来一种“婚姻本来就是如此”“大家都是这样在过”她脸上满满都是无可奈何又悲怆的申请,在我现在的定义里这是一段既没有物质也没有感情的婚姻。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她结婚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不被纳入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异类吗?然后后面陆续有同学结婚,理由是“我已经23了”“我计划23结婚,而我23的时候我只有这个男朋友,我只能跟他结婚” “那你很喜欢他吗” “不知道,反正他对我挺好的”
在婚姻里面要求感情的人一定会比要求物质的人过的更加幸福吗?要求物质不那么看中感情的人似乎更加容易开心。要求感情的人理想状况之下肯定是很幸福的,但是这样似乎把主动权交给了对方,因为人在不停变化,你们的关系也处于一个动态变化之中,似乎你并不能掌控你们的感情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而且要一直保持一段关系的良性发展,得处于这段关系里面的两个人同时具备这样的想法和能力并且你们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良性循环,再假设一种理想情况,你能保证自己在这段关系里面抵制诱惑,做好自己,但是并不能保证对方也同样这样啊,或许一段注重感情的婚姻,最开始这段关系一定是良性的,但是后面完全是用自己的眼光在赌博。谁能保证开始是赢的后面就不会输?
看了周围道德感没那么强不那么看重感情的人反而好像过的比较幸福,在感情里面做个很有道德的人,唯一的好处好像只是获得自己道德上面的一点安慰,即在自己的定义里面做个“好人”是投入产出比很不确定的一件事。
这个世界的疯狂让我在思考我是不是应该重新塑造一下我的三观和原则以此来适应这个社会,这样才会过得更加开心一点。
写于2018.08.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