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本书拿到时,还没有开始看,我便觉得很开心,发现这本书的每一章都不长,一本30章,外加一些“后记”,看下来应该不难。至少已经看了第一章对吧。
今天 看的是第二章,《隐喻性概念的系统性》,我的乖乖,2页不到,看完,看了就完了,几乎没咬下肉来。这。。肯定不行,平时喜欢吃排骨,而且不吐骨头的我,这会儿,肯定要多吃一块排骨头。
在第一章中,我们有讲到用“战争”和“舞蹈‘来对’争论"进行隐喻表达。此处的”战争“和”舞蹈“是将"争论”进行了“概念化”,即可称为“隐喻性概念”。“隐喻性概念”是系统,也就 系统地影响了争论的形态以及谈论争论中所作所为的方式 。也大致确定了此概念中的系统性语言和表达。
个人理解为,隐喻性概念,为后续的讨论打下基调,和框架了一个大致的情景。同时“行为行动”(如争论)本身会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典型做和不做某些事情。
如:争论是战争,可以看到战争词汇的表达,如攻击立场,无法捍卫,策略,赢得或失去阵地,参与者是战士。争论是舞蹈,可以看到舞蹈词汇 的表达,如平衡,愉悦,参与者是表演者。
这里的表达是隐喻性表达,其与隐喻性概念系统是相关的,帮助我们了解行为活动的隐喻性本质。
举个栗子,继续昨天的栗子。
当用“懒猪”来形容“懒”时,设定的情景,就是“只吃, 不动,吃很多,长很胖“,这里的表达语言是由”懒猪"这个概念的系统性决定的,让我们对“懒”的理解是"不动,吃,胖“。当我们用”考拉“这一概念来形容”懒“时,设定的情景,就是,不爱动,爱睡觉,呆在一个地方。
可以发现”懒猪“和”考拉“这两个概念之间是有关系的,即所谓的”次范畴化关系“。懒猪,行为中包括”考拉“的行为。
用一句话来概述,在应用隐喻时,选择不同的隐喻概念,会揭示不同的隐喻属性。
===吼嘿,第二章的内容,目前能啃下来的,就是这些。后续有新的觉察,我再来啃一遍====。
如果你有一些=====建议或反馈,我非常渴望===能得到构建成长之路都需要的===”板砖“和”玉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