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在很多人,经常标榜一年读多少本书,一个月读多少本书,甚至一天读多少本书。
仿佛快速读书,才是真正凸显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仔细想一想,读了这么多书,真正用上的有多少,真正能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的又有多少。
不排除有很多人读书是为了消遣,为了排解自己内心的烦恼,这时候仅限于享受读书的快乐,无可厚非。
但是更多的人读书,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决困惑,可能是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可能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可能是情绪上有了卡点,总之,一定是有点目的的。
当你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系列书时,回头看看,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貌似没有,反而更加迷茫了。
我们很多时候,读书心态是好的,只不过读书方法出了问题。
02
如何保证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自己能快速找到一个方式,帮助自己更好通过读书获取成长和改变呢?
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慢下来,带着问题读,及时记录读书卡片。
每读完一个章节,就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关联自己的生活经验。
比如读完一个章节,就可以整理一下收获,比如这个章节讲了什么?提到了什么概念或者知识点?我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或者经验?等等。
这样一本书下来,可能就累积了十多篇文章,大概几万字的篇幅。
用自己的语言和知识去关联这么多内容,真的可以加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用这些知识,这是非常高效的方法。
古典老师倡导的ss卡片读书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每读完一个章节后,就写几张卡片,每张卡片可能在500-800字左右。
一本书的普通章节,写3-4张卡片,重点章节写5-8张卡片,累积起来也能有个几万字。
非常高效。
03
如何去设定每个章节需要写的内容呢?
古典老师说,体系的顶端是问题。
也就是说,想要系统整理一个东西,首先得有问题,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思考。
写作其实同样如此,如果我想把读完一本书后,获得体系化的内容,就需要先提出问题。
每个章节提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结合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去写。
这样,一本书读完,可能就积累了数十个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一门课,也大概拥有了一个体系化的内容。
04
总结一下,读书过程有两个思路:
一是写读书卡片,分成观点卡、方法卡和案例卡。
比如学到了一个观点,那就可以写一张观点卡,控制好字数,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观点讲清楚。
比如学到了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写一张方法卡,写一个标题出来,把书中提到的方法逐条列出来,写几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比如看到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可以写一张案例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案例写出来,备注好来源。
这种卡片积累多了,就相当于拥有了很多”乐高块“,那么写作的过程,无法就是搭建一个框架后,用乐高块去填充,方便快捷。
二是问题引导法,读一本书时,设定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去读书,针对每个问题去展开写作。
比如写清楚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书中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怎么样的观点或者方法,作者是基于什么逻辑或原理来做这种解释,等等。
现有问题,才会有答案。
读书带着问题,目标和目的就清晰的多,也会让自己读书的过程变得非常聚焦。
还是那句话,读书不在多,而在于能不能让自己发生改变。
这是最重要的目标和目的。
在这个目标和目的前面,其他任何方法,都显得很多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