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下面这样的对话:
-“XX的演技不好。”
-“你行你上啊!”
-“XX的演技不好。”
-“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XX的演技不好。”
-“你自己长得这么丑你有什么资格说我爱豆?!”
这时候你的心情大概是这样的:
但不要以为只有脑残粉才会让人目瞪狗呆——你妈也会。
第一天
你妈:你看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电脑,你看看人家A君,他玩么?
你:玩啊……
你妈:那他成绩怎么样呢?
你:不好……
你妈:你看,他就是因为打电脑才成绩不好的!
第二天
你妈:你看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电脑,你看看人家A君,他玩么?
你:不玩啊。
你妈:那他成绩怎么样呢?
你:不好……
你妈:你看看,人家成绩差的都知道不玩电脑,你呢?
第三天
你妈:你看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电脑,你看看人家A君,他玩么?
你:玩啊。
你妈:那他成绩怎么样呢?
你:挺好……
你妈:你看看,人家玩电脑成绩都能这么好,你呢?
不要以为家里没有一个这样的老妈就能避免灾难。要知道,就连卖手机的也会偶尔遇到这样的尴尬:
(截图来自微博用户 简毅ASH)
该名手机店老板表示……
看到这里你大概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对了,逻辑!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它是一种规则和秩序,有很多现实的好处——但它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没逻辑的人,很容易暴露脑子的一片混乱,通常只能凭感觉做事,于是就会出现上面种种尴尬的对话。
逻辑能力和学历没什么关系,它是一种需要训练习得的能力,否则连科学家也会犯错误。还记得崔永元和卢大儒在复旦大学的那场辩论么?卢大儒老师说不过伶牙俐齿的崔永元老师,情急之下喊了一句:
所以崔永元也许真的不大懂科学,但就一场辩论的现场胜负来说,卢大儒这句话是一语破功。资格论者的逻辑错误叫“诉诸权威”——我在这方面是专家我才能评论它,你懂得不多你就不能说——这并不是在讨论,而是在剥夺别人说话的权利。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人辩论某个话题,会让对手先看完哪些书,先念完什么学历再来讨论,然而主观批判美丑、好坏是人人都有的相同的权利——这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有宪法保护的,叫言论自由。即便没有法律保护,这也是人类在自然法上的共识。你不需要踢球踢得比国足队好才有资格评价国足踢得烂;你不需要歌唱得有多好,才能评价别人的歌是不是好听;你不须长得有多好看来评价这个明星的演技是不是差。 医生患了感冒病就没有资格给感冒患者开处方了吗? 父母是文盲没读过书,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读书了吗?
我们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尴尬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没逻辑——无法和别人进行完整的对话,吵架常常无言以对,想不清楚问题,甚至可能到处出洋相。有的时候是别人没有逻辑。有的人你跟他说一两句话来就给推进“EXO ME???!”的坑——这还算好的。有的时候人家欺负你没逻辑,你连怎么被忽悠的都不知道。
那所你梦寐以求的学校里的老师,自然也不喜欢没有逻辑的学生——他们都是有逻辑的人,而有逻辑的人碰到没逻辑的人常常会被气得吐血。
比如传说某年复试面试老师问:“你觉得我们为什么应该录取你?”
某考生答:“因为我虽然读的专业相关的书不算多但我对这个专业真的很有兴趣。”
老师问:“能否评价一下自己的学术素养?”
某考生答:“我来自大西北,大西北的人都勤劳勇敢、吃苦耐劳$%&*……”
初试更是体现逻辑的场合——更惨的是,你的没逻辑,会被白纸黑字记录在案。在我们之前带过的六届学生中,我们发现大家答题有很多通病,症状如下:
答题时把不同层次的概念胡乱并列,比如问互联网治理的挑战,第一点说经济条件,第二点说技术环境,第三点说某些官员意识不强。
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问东答西,比如问网络强国战略是什么,答一堆美国网络霸权的危害。
把现象(表现)当原因,比如问某种新事物为什么火爆,答曰因为用的人多。.
意思重复,比如传统媒体为什么衰落,第一点说的是新媒体的冲击,第二点说广告收入减少(是不知道新媒体的冲击之一就是广告量的减少吗?)
没有任何思维过程,只能凭感觉答题,想起来一个点堆上去一个点。如果考卷上一道长达1500-2000字的分析题答案写得密密麻麻,却没有进行任何内容上的规划,也看不到思考的路径时,请考虑一下改卷老师的心情。
所以我们说,虽然考研初试、复试都不会像国家公务员考试那样出一道逻辑分析题,但逻辑能力却是考研(特别是文科考研)的起跑线,它会蕴藏在这场选拔的每一个环节中,躲不开、逃不掉,有货没货一张嘴就露馅。
所以,我们从去年起专门为新传考研学生开设了逻辑课!我们打算从逻辑是什么、怎么养成、在考场上如何使用讲起,让你首先具备这种重要的能力,再高效地穿插运用于备考全程!
从此摆脱混沌的世界,做个耳聪目明的考研人!
来看看19级上过逻辑课的师兄师姐们对胡师姐团队逻辑课的评价吧!
评价和口碑是不会骗人的!20级的宝宝们,随便去问一位19级上过逻辑课的同学,都会得到五星好评及推荐!
20级的课程,我们在19级课程的基础上,结合19级的初试新变化进行了调整。新的课程大纲如下:
新闻传播类考研先修课:
逻辑课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针对写评论、答分析题无思路、无观点,答题或写作内容没有深度,看不懂题目、容易答偏或少答,面试时无法把握老师问题的重点或者无法高效回答等问题追根溯源,从根本的逻辑层面让考生学会思考,面对不同问题自然形成不同应对思路,并且熟练运用。
逻辑重在训练,因此课程强调互动,期间如遇社会热点和刷屏事件会随时穿插分析和讨论。为了督促学生主动思考,每节课会布置相应作业并在下节课分析点评,请大家务必按时完成。
上课时间:2019年1月15日-2019年3月30日
上课方式:CCtalk在线授课
适用对象:19级考研复试学生、20级考研学生(新闻传播类各专业均适用!不论你考哪所学校逻辑都必!不!可!少!)、以及所有觉得自己缺乏逻辑的人。
大概是因为胡师姐20逻辑课明天就要开课了,今天我们(根本连理都不想理)的竞品在他们的公号上公开发文diss逻辑课。看完他们“费劲心思”写的无脑黑稿,我们团队的老师整整笑了一个下午!所以我们就在文末花一点点篇幅,指出一下他们的逻辑漏洞,刚好作为20级逻辑课的第一个案例分析送给各位考研的同学们!教大家如何做一名有逻辑的考研人!
竞品的无脑黑截图如下!后文我们为大家逐条分析一下:
竞品无脑黑表述1:
北大新闻传播,基础最重要最核心,没有基础和知识体系什么都不用谈!
逻辑漏洞在于:
全国各大院校,哪家新传考研不是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哪个培训机构会宣称基础知识不重要?又有哪个考生不懂得打牢基础的重要性?用得着特地强调北大吗?难道北大的特点,就是比其他院校更强调所谓的基础?
竞品无脑黑表述2:
所有的答题技巧、答题逻辑和答题方法都是建立在稳固的基础知识和融会贯通学科知识框架上的,尤其是近5年所有考上北大新闻传播各大专业几乎一半二本的考生也都是刻苦学习、板凳坐穿、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掌握扎实融会贯通的类型。
逻辑漏洞在于:
我们的课是逻辑课,不是答题技巧课。我们看重的也并不是答题技巧。去年逻辑课,我们上来就跟大家强调,模板只能用来应急,并不能让你脱颖而出。
我们看重的,是科学思考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说的逻辑。
而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不能考上北大等名校。
基础知识和学科体系当然重要,但它们最终都会有的——你自身的勤奋和优秀,再加上胡师姐团队的精心传授、训练,到最后,不会有太大问题。对此,我们有这个自信。
所以最后真正拉分的,是逻辑。我们改了许多模拟卷以及答题班作业,对此再清楚不过。
而恰恰是这个拉分的逻辑,大家长期以来不知道如何有效提高——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是侧重灌输,很少教大家如何独立、清晰思考。更不用如何说面对考研试卷上抽象的学术问题了。哪怕是预测中了的知识点,考卷上换一种问法,换一个角度,很多同学就不知道如何正确思考了。
也因此,在逻辑方面,绝大多数同学其实都是裸考,听天由命。大家的逻辑基本上是野生的,逻辑水平跟来自哪个学校关系不大。
而我们开逻辑课,就是要让大家能够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去掌握逻辑,就像掌握传播学基本知识那样。
这两件事,并不是非此即彼,也无需分个先后。
大家想想,我们背的那些理论,本质是什么?不就是就是前人针对一些问题,通过科学思考(以及实践)得出的结论嘛。在当时,这些问题都是新问题,没有现成答案,而且被一些偏见、误区所遮蔽。只有正确的思考,才能接近真相。所以,理论就是思考,思考就是理论。学科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突破思维误区的过程。而考研,特别是北大的考试,就是要大家像当年的施拉姆们一样,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当前的新问题。
所以,我们的逻辑课,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解题技巧课,而是和基础知识课一样,都是在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像新闻传播学的先贤们学习,不只是学智慧,也吸取教训。也因此,学习逻辑,对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也大有裨益。
如果非要像某同行那样,说我们的课只是教次要的答题逻辑,因而不利于大家掌握核心的基础知识,那我们要提醒一句:百年传播研究,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答题。在这个意义上教答题逻辑,有何不可?
竞品无脑黑表述3:
没有基础,现在才1月份,跑去研究答题逻辑、答题框架、答题结构等,你个人觉得合适吗?考北大,最大的前提是夯实基础、建构学科框架、理顺接下来一年时间每一天、每一星期、每一个月季度的复习进度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没有基础,直接训练答题逻辑、答题结构、答题技巧,纯属无稽之谈,大家自己也清楚。现阶段大家都是统一起跑线,越早复习基础,把基础知识夯实,才是最终的核心竞争力。
逻辑漏洞在于:
没错,很多同学初来乍到,对新闻传播还不熟悉。所以我们逻辑课上给大家的案例和练习,本来就是精心选择的,都是大家可以立即上手的。此外,有一点需要澄清,所谓的不熟悉,其实主要是指具体的理论和名词,比如说可能不知道“沉默的螺旋”是指什么,但对于传播研究所面对的具体现象(比如微信),以及大部分规律,只要是正常人,都有感受。传播本来就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么高的门槛。所以不少题目,大多数人是可以拿来训练的。
何况初期,我们也并不要求大家一步到位,把题目答得多么完整,把理论运用得多么完美,而是先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充分运用常识去全面感受活生生的传播现实,通过科学的思考,发现可能存在的思考陷阱,得出大致合理的结论等等。做到这一点,很多题目就已经能答得很不错,剩下的,不过是以后基础知识精通后,再把成型的理论加上去。这就类似于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推崇的“包容架构”——先做简单的事。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当大部分人还在死背基础知识的时候,你却已经与各种各样的传播现象有过高频次的亲密接触,能够游刃有余地操作概念、操作现实以科学思考,由此抵达问题背后的真相。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所谓答题技巧,你对传播学知识的掌握也会远远超过其它人。
所以,这位同行的问题在于,他把自己所能想象的逻辑课——那种单纯传授所谓答题技巧的课,理解成我们将要推出的逻辑课。如果他知道逻辑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恐怕不会做出那样轻浮的判断,以至于认为学逻辑会耽误学基础知识。
而且,就算是基础知识,他的培训班真的就有多厉害吗?
这位同行对我们逻辑课的diss,恐怕更多是出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因为,真正的逻辑课,他恐怕没有能力开出来。他只能反复强调大家早已知道的老套路,号召大家一味地在学习基础知识方面坐穿板凳,全然不顾北大(以及其他名校)研究生考试中逻辑能力的重要性——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的不负责!然后,树个稻草人来攻击,好像我们开逻辑课,就等于放弃了基础知识的核心地位似的!真的想不通就这种思维能力水平的人,怎么好意思出来误人子弟呢?
最后再跟大家强调一下!胡师姐20逻辑课第一次课,将在1月16日开启,千万不要错过!
报名请加爽哥(feng_pkumjc)或者胡师姐微信missmjc1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