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么远,又这么近!
妮娅觉得非常热!!!每天要花上一个上午往返取水(也许下午还是做同样的工作,但是目前我还不得而知)。
应该是非常远的距离 --- 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有头顶炙烤的太阳,作伴好还是没有更好?
这真的是2008年吗?为什么妮娅不穿鞋,要等到脚底被荆棘刺破!
也许,太热的苏丹不需要鞋,只有让脚底直接陷在灰土里,才不至于脱水而死。大地是母亲,是给与我们力量的母亲,可是怎样的母亲会忍心让自己的孩子承受如此的干涸?......没有人知道。
我很好奇妮娅的肤色,是不是毫无意外地黝黑,还是也许散发着故事主人翁独有的光泽?她应该很瘦,但是可以把满满的一桶水平安带回家。
我想要相信,萨尔瓦上学的教室如同圣地般宁静祥和。很抱歉,我没有走过足够的地方,所以怎么也无法想象他在教室里发呆想到的家的场景。
父亲有许多妻子,自己有许多兄弟姐妹,生活在不错的家庭,就算是被称为劳作的放牛生活也是充满乐趣的。
作为一个男孩子,萨尔瓦觉得应该要充满感恩,因为可以上学,虽然教的东西已经学会。可这样向往地期待着几分钟后就可以回家见到母亲、有清凉的牛奶,应该是一种不经历就不会有的美好体验吧!
是谁扳动了机枪?是谁打破了萨尔瓦梦一般的世界?人群开始慌乱、逃窜,老师说不能回家,要往远离村庄的灌木丛里跑。可是哪儿有树?离了家,所有的发向都是荒凉。
“我亲爱的兄弟,不知道何时我们才能重聚、一起拉弓打猎。只怕这战争,要将我们都变成惨死的猎物,仍其炙烤......”
很遗憾,我没能带你们去参观萨尔瓦的家。因为主人公没能回去,我这个读者也只能简单想象。而我的想象永远到不了边际、永远成不了形体。
萨尔瓦被迫离开家的时候,妮娅也许正取完水要往家走。萨尔瓦的姐姐和妹妹们在他们这些男孩子去上学的时候,是不是也做着和妮娅同样的工作?她们会不会也感觉炎热,也想要上学?萨尔瓦没有问过她们,而我们读者都已经知道了:很热、很想上学!
2008和1984,妮娅和萨尔瓦生活在不同的时空、同一片土地。
读者虽不曾也许永不会踏上那片土地,但是他们的故事写进书里,让我看到、让更多的读者听到或者读到,便超越了时空的距离来到眼前。
我手边有一杯热茶,待冷却后希望能献给你们!
苏丹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英语:Republic of the Sudan),简称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土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为非洲面积第3大国,世界面积第15大国。首都喀土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