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正式上线是在2017年1月9日,但是初期各类企业的反应并不积极,大家都在观望究竟微信对小程序的支持力度有多大。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小程序更新迭代了100多项能力,开放了近50多个入口,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与更多的公众号开放关联,降低开发门槛,上线“社交立减金”,提升群分享好友,打开支付的通道,增加找回的功能,提供更多的数据。
而最终随着春节前“跳一跳”这款游戏的出现,让小程序更加普及和深入人心。由于可以更便捷地获取,释放更强大的功能,链接更多的场景,持续的优化和迭代使得小程序在一年内上线数量达到70万,小程序的累积用户数超过4亿,全面覆盖200+细分行业。沉淀用户的重要性,在使用的小程序过程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获客,而是如何能够提升用户的迁移成本降低流失,增强用户的使用频次和粘性?如果你的产品功能点不足够有话题和传播性,实际上很难享受微信小程序的红利。而如何让用户持续为小程序买单,还需要充分挖掘产品的延展能力。
运营能力如果你只懂得社交的方式获客,也必须要扎实地想好——如何能通过激励 / 好友关系或者等级等方式做好用户运营。此外,在渠道运营上,充分打通微信生态的的渠道很关键,结合公众号内容、微信群、朋友圈、推送消息传播形成联动;微信生态以外,也要想好如何与APP等渠道形成流量互补,最忌讳简单照搬和复制APP功能。小程序能帮助你获得裂变的流量,但是也对核心能力是个考验。
小程序正在深入各个生活场景。在生活服务领域,12306、南航、麦当劳、美团点评、摩拜单车农行等小程序异军突起;在实体零售和电商领域,京东、星巴克、蘑菇街等众多小程序正在探索电商新渠道;在民生领域,各地的、医疗、邮政等机构纷纷试水,在线违章缴罚、可以塞进微信卡包的电子养犬证、异地在线开庭审案等功能一一上线;2017年年底的小游戏也带动了小程序游戏的发展,并且微信开放游戏品类,在商业化上将采取广告和道具销售两大模式,如Nike与“跳一跳”合作尝试。
小程序有一个很容易被开发者忽略的重要特征,那就是天生的社群性质。自从小程序上线后,微信就一直被吐槽朋友圈这个流量巨大的入口始终不对小程序直接开放。可是却鲜有人重视微信群这个入口。微信还专门在小程序后台数据分析力加入了微信群这一块,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做过社群的人都知道,微信群的初期组建很容易,随随便便一拉就上百号人,但是时间一长,有多少群还能让群成员能围绕某个主题持续交流的?做好社群不是把人拉进来这么简单,更需要管理者细心地维护。
目前,小程序的流量入口主要在公众号、发现栏搜索、微信群分享等几个有限的渠道。但由于小程序便于转发给好友和微信群,所以小程序具有很强的社交裂变能力。截止目前,小程序诞生的多款小程序都是通过微信群引爆,进而在朋友圈刷屏。而且,小程序的覆盖率很广,因为微信的普及基本涉及到全国所有互联网用户,所以小程序通过微信除了能主动触达一二线城市人群外,还能比较容易触达三四五线的城市人群,甚至是乡镇里的微信人群都有接触。更多小程序资讯可关注小未程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