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性价比的文章,核心观点来自《稀缺》的一句话:“稀缺会令穷人拘泥于当下,以致他们不能从未来的信息中获益。”
性价比本身就是一种稀缺属性,具有性价比的工作更是可遇不可求,但是可怕的地方在于,性价比可以蚕食掉你的理性。
“双11”期间,无论是某宝,还是某东,惯用的套路都是先涨价,再以“双11”打折促销的形式降价。即便是我们都明白,可是这种套路仍然屡试不爽,在性价比的诱惑下,没人能够抵抗。
性价比不只是体现在价格上,在职场上,个人价值上都会有它的身影。
绝大多数人追求性价比的工作,本质上只是为了满足“占便宜”的心理。
三年前我在劳务派遣工作的时候,公司的招聘信息上写着:月薪3000,每月放假10天,每周末休息。
这意味着一个月真正工作的时间只有十几天,毫无疑问,超高的性价比让人们趋之若鹜,甚至不惜花几万走后门。
等到入职了才知道,工作时间是24小时,换句话说只要来活儿了,无论白天黑夜,都要去干。3000的工资,扣掉保险也就2300左右,即便是在我这个十八线城市,养活自己都费劲。
月休10没错,但是节假日却不休息,也就是说跟一份周休两天,法定假日休息的工作并没有什么优势。
为什么性价比这么吸引人?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占便宜”的心理,可能有人认为自己不是占便宜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假想个场景。
你下班回家,走在街道上,在前面不远处发现个钱包,你捡不捡?
这条街道上几乎没有人,昧下钱包没有任何道德和法律上的谴责,绝大多数人都会捡起钱包,然后回家吧。
没有任何付出,也没有任何代价,只有眼前的利益,你伸手就能得到,白来的利益谁都想要,这难道不是具有超高性价比的事吗?
职场上也是同样的道理,面对眼前不需要任何代价的利益,大多数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即使你良心上过不去,还纠结要不要的时候,在这种混乱的思维下,理性通常都拗不过人性。
最后的结果要么是拿到了,有点纠结,很快就会被既得利益带来的狂喜冲淡,要么是没拿到,准确说是没来得及拿到,你会后悔很长一段时间。
性价比的背后,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
职场上有一条潜规则,来自于心理学的“糖果效应”。
工作人员给一群4岁的小孩子一人发一块糖,并且告诉他们:“你们当中有谁能够坚持二十分钟不吃,谁就能得到两块糖的奖励。”
之后他们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十几年的追踪,发现吃糖的孩子和忍住不吃糖的孩子长大之后的成就各不相同。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要抵制诱惑,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但是为什么在现实工作中面对如此“显而易见”的坑,仍然会有一批一批的人往里跳?
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很常见,很多坑,只要在表面铺上一层“性价比”的稻草,就会有无数人栽在上面,更狗血的是坑里的人即便醒悟,也很少有人能爬上来。
根本原因就是太想赢了,很多自认为聪明的人都认为,如果我能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就足以证明自己的优秀。
这句话本身没什么不对,却不是走捷径的理由。如果一心只想走捷径,开始真能赢在起跑线上,但是没等到终点线,就已经倒下了,职场上任何的积累,都没有捷径一说。
至于“糖果效应”,我在乎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吃糖的小孩子在这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坚持不住了就去舔一口,过了一会儿再去舔一口,是把糖一口一口舔完的。
这个过程对小孩子来说很痛苦,明明是他们喜欢吃的糖,在即时满足与延时幸福之间纠结,最后痛苦的失败了。
那些得到奖励的孩子,一开始就没有吃,他们把注意力放一次别的地方,去干另外的事情,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两块糖的奖励就这么轻松到手。
这就是痛苦的失败与轻松的成功。在职场上大多数人都活在痛苦的失败中,
我在做咨询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例子,一个工作三年的年轻人。
他工作的这段时间里,突然发现自己没什么成长,工资没涨,职位也没升,看着同龄人已经领先了,心里很焦虑。
所以就开始买书,报课程,打算提高自己,过几天发现时间很紧张,关键是自己也不焦虑了,然后就把学习扔在一边,安安心心上班,等到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在原地踏步时,又开始焦虑了,就这么一直在循环。
这个年轻人不就是“舔糖”的孩子吗?
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提高自己,至于读书,听课不过是缓解焦虑感的一种方式而已。工作也挺好,能养活自己,学习的回报太慢太小,关键是占用了娱乐时间,我又不是活不起了,还学什么习。
眼前的快乐与以后的幸福,相比之下人们更关注眼前,因为它唾手可得,更有性价比。
性价比高的工作,在未来不但不会形成复利效应,还会废了一个人。
在我们的职场生涯中,总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自身的能力陷入瓶颈,无法再进步,无论如何也冲不破这层玻璃顶。
绝大多数人都卡在这里,原因就是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压力与困难,然后我们并不是把它们击穿,而是会给自己找一个理由放弃。
我们会说这个方向不对,同事就是个智障,不配合我,老板就是个二百五,瞎指挥。然后就会很轻易的放弃,过不去这个破局点。
即便是再换一个方向,遇到同样的困难,同样的压力,肯定还是过不去,最后导致永远都在低水平上重复。
所以工作能力永远都在这个水平上,不再获得增长,也不会有复利效应,更不会带来回报,这就是性价比带来的后果。
人的一生当中,假如不曾突破过一个破局点,那就永远都无法养成破局的能力。
很多时候失败,不是方向不对,也不是工作不行,而是你没有把它打穿。越聪明的人越不容易做到,因为越聪明的人越善于给自己自圆其说,给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所以说把困难压力击穿容易,还是骂同事,骂老板容易?当然是后者了,因为性价比很高啊,一句话就解决了。
现在来看性价比绝对不是价格的优势那么简单,它本质上就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模式:只关注于眼前的既得利益,忽略,甚至不想长期的未来价值,即“被困在永恒的当下”的工作状态。
职场的立足之本,是实打实的能力,靠积累,而不是筛选哪个具有性价比的本事,靠捷径。
网友评论